想瞒都瞒不住,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上京城。
元康帝生前未曾立下储君,只立了萧景尚为景王,其余皇子都没封号,照理应该由萧景尚继任大统,可三皇子萧定坤却不服气,既然未立下储君,他比萧景尚年长几岁,长幼有序,按照祖制礼法,应该由他继位。眼看因帝位之争便要酿成宫廷祸事,太后强忍悲痛,拿出一旨诏书力挽狂澜,顺利匡扶萧景尚成功登基。
原来,此前元康帝中毒之际,曾拟下了两份遗诏,一份由自己保管,一份则是秘密在太后寝宫起草的,除了元康帝和太后,谁也不曾知道世上有两份遗诏,这第二份便由太后保管着。
元康帝解毒后,便毁了自己手上的这份遗诏,而太后手上的却没毁掉,这才避免了一场灾祸。
第52章 我已娶亲
元康帝崩逝, 举国哀悼,葬入上京城外的皇陵之后,隔日, 萧景尚便奉诏登基, 改国号为景德元年,同时册封赵降雪为后, 入主中宫,掌凤印, 摄六宫之事。
一夕之间, 萧国江山易主。
仓促之下接手皇位, 诸多要事接踵而至, 萧景尚原以为自己会不适应身份的骤然转变,可过了前几天手忙脚乱的日子, 也就游刃有余了。
众臣见新帝临乱不惧,端稳持重,宽厚而不失锋芒, 将先帝的国丧安排得有条不紊,既拔除惩戒了三皇子萧定坤的政党, 又非残酷镇压, 并没将上京搞得一片腥风血雨, 不免对新帝佩服之至。
至少在新旧权力交接这块, 没有出乱子。
原先有心支持三皇子的臣子, 后悔不迭, 就算三皇子上位, 不见得做的会有新帝好。
而在元康帝入殓之前,御医院众御医曾试图找出元康帝暴毙的死因,但都无果。最后方统一口径, 元康帝是因国事操劳,累垮了龙体,突发暴疾而亡。
但专门为元康帝侍疾的李御医却惶惶不安,隐约觉得元康帝的死并不简单,就是因为他们查不出死因,才觉得元康帝的死甚为诡异,就像之前元康帝中毒,神不知鬼不觉地便中了毒,在体内潜伏两三年之久,待到毒发才被察觉,可见下毒之人的手段之高明,远超于御医院的任何一名御医。
或许,元康帝的死与之前所中的毒有关,也或许与陈国来的那名女神医有关,花解语的医术远胜于他,若是有心动手脚,哪怕他再小心,也不一定能察觉出端倪。
不论如何,此事都必须让新帝知晓。既能谋害先帝,自然也能谋害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