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二为第二的沈秋池。

这个道理,不单单是丁宝林懂,但凡是有点见识的学馆都知道,所以,旁人见到丁宝林就一阵恭维,老先生一整天都乐呵呵的,说不出的光彩,几个弟子看了也高兴,心里都想着,到了府试也得争光,得给他争气。

县衙发了案,有人敲锣打鼓的送喜报,一直敲到了他们在的客栈。

这是一门营生,其实并非是县衙设的,只是旁人用这个赚钱,你给人送喜,人家给你赏钱,全了面子,又有收入,一向如此。

等这些人都走了,大家伙又涌上了县衙,等着贴试卷。

旁的不说,那案首的文章大家都伸长了脖子已经等了四五天了!

文章看完,有人唏嘘,有人自叹不如,有人觉得不过如此,有人沉默不语,不一而足。

这之后,考中的人要到县衙去同马太良行礼。历朝历代科考的规矩,被取中之后,学子要感谢主考官的赏识,行座师礼。这种座师礼,考几场行几次,越往上走,越为重要,因为这都是以后考中后行走官场的人脉,一点都不能马虎。

一行人认认真真的行了座师礼,马太良说了几句劝勉的话,吃了顿饭,就都各自归家。

接下来,还有府试要考,学生们得回去准备。

马太良乐呵呵的看着乔明渊,本想跟他说几句话,请他在谈益跟前多给自己美言几句,转念又想,不能操之过急,便压住了没喊人。

乔明渊没明白这些关窍,他倒真心感谢马太良,拜别时,特意多拜了一拜。

这看在马太良眼里,不外乎是对自己的回应。

小子有良心啊!

马太良心想,脸上的笑就越发的慈爱宽厚了许多。

一行人在县城又多盘桓了两天,之后回了清水镇,回了镇上之后还要去明阳学馆,一来给其他学子做个榜样,二来要拜谢自己的老师。这时候大家都已经知道,乔明渊、沈秋池、林则惜和董路是丁宝林的亲传弟子了,丁宝林在清水镇出了个大风头,不收弟子则罢,一收,四个弟子全考上,这是何等睿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