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之后,考官们会多出许多门生,这是以后行走官场的人脉,多少人挤破头都抢不到的机会,宁愿受累一些,也要咬牙撑着。
每个省前来参加乡试的考生多如牛毛,分给阅卷官的考卷多不胜数,连着看了五六天,眼睛都看花了,连走动都没力气。
但最糟糕的不是这个,而是看的考卷多了,眼光跟着水涨船高,阅卷前两天看起来相当惊艳的文章,此时再看不过尔耳。心理上的疲倦才是最可怕的,因此过了五日,考官们阅卷越发谨慎小心,先是从一众文章中调出能入眼的,之后又批阅一遍能入眼的,在其中找出最好的。为了谨慎小心,不让考生觉得生疑,第八日后,还要交叉阅卷。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些文章真的优秀,让人一眼就拍案叫绝。
遇到这样的文章,考官会在卷面上画上符号做个标记,一等画个圆圈,用白纸写上批语贴条;二等画个点。
这就是所谓的荐卷,能得到考官荐卷的文章一般都不同凡响。考官荐卷之后,这份试卷会呈送到主副考官跟前,副考官先阅卷,写好评语,若觉得不错,递送到主考官跟前。若主考官也看中了,此人多半就会取了,而且名次绝对靠前。
若主考官看了不中,一般会做落卷处理,再发回考官手里。
因人的眼光不同,又会有考官觉得是真的好文章再次举荐,这也有个名堂,叫“抬轿”。若得了抬轿,意见相持不下,会召集全部考官来评卷,又称为评第。
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
考官们又不傻,谁会为了一个不知名的考生得罪了主副考官呢?
明远楼中,连着阅卷了四五天,考官们都开始疲倦。二房里由学政官于不同阅卷,他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停笔歇息。他身后的案牍上放满了文章,都是落了名的。若他看上了文,便移到左手边的案牍上,那边已有一小叠考卷。于不同喝了一口水,顺手拿了热茶喝了两口,才继续看卷。
历来科考重第一场,因第一场考的是四书五经题,最能看一个学生的水准。然而阅四书五经是极重的活儿,需得看了又看。
于不同拿起一份考卷,心口略微一震。
今年乡试的四书题,首题便是一道被历年历代考烂了的大题,考题为:“君子和而不同。”于不同先前已经看了无数篇这样的文章,就是他自己还是个考生时,他也写过这个主题,要知道一个被写烂的题目能写出新意是多么不容易,因此看到这份文章,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好文!
此文破题极好,由君子说到天子,文风光明中正,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条理分明,程文不紧不慢,透过这份试卷,于不同仿佛看到一个纵横朝局几十载的老臣在指点江山、谈吐为人……
“好,好!”
于不同连说了两个好字,拿起文章又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