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黄凝提心吊胆了两日,重新回到宫中后,她的心才踏实下来。

没过多久,太子铺助理政已至一年,皇上在当日就宣布了隐退的诏书,诏书中说得很明白,皇位由皇后所出嫡长子厉纯继任。并把这一年来,太子理政的功绩一一列举了出来,说明他是个足已胜任未来君主一职的好皇帝。

此诏一出,朝野震惊,朝臣们纷纷猜测皇上是不是健康出了问题,否则怎么可能在如此盛年,卡在太子刚有资格登位的第一时间就提了出来,只听说过夺权上位要快速,没见过退位退得这么痛快的。

就在群臣们上书挽留皇上时,信城里分批分段悄悄潜出来三支小队,每队由十二人组成,三队虽出发时间路线各不相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直指京都。

京都皇宫的大殿上,圣意已决,群臣也不再劝留,太子这一年的表现大家有目共赌,是个让人挑不出毛病的继任者。

如今皇上退位,位子给了他的嫡长子,权利平稳过渡,大历不过是换个皇上来坐。况太上皇健在,就算新帝因太过年轻而出了纰漏,太上皇可以出面重新决策。

再者最重要的一点,皇上多年来冷淡后宫,三年又三年,选秀的年头全部成了虚设,虽说各家族因这种情况,谁家的势力也别想借助后宫起势,倒也不争不抢,一片平和平衡。但若是可以攀龙附凤,哪一个宗族世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如今轮到年轻的新帝出场,京圈世家们开始蠢蠢欲动,开始有了期待,甚至京都里出现一种现象,家中有适龄女孩的都停止了婚配,一个个的开始待嫁了起来。

这种情况,悄悄地改变着一些人的命运。比如身在宫中犄角旮旯名不符实的大历唯一的公主,就在京圈适龄女孩不议亲的情况下,公主得已说上了一门还算不错的姻缘。

新皇虽还未登基,可他父皇已经开始不管事了,很多政事、杂事都要厉纯来办理。公主的婚事就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件杂事。

厉纯根本没把这事当事,只是想起当初在他最难的时候,曾遇到这位公主被人数落到哭的情形。厉纯心中觉得公主确实是有些可怜,是以决定亲自过问一下她的婚事,主要是想问一下她自己的想法,是否愿嫁。

厉雅被未来皇帝招,她很忐忑,她虽为公主,但宫中一切活动皆没有她露面的份。皇上虽为她同父兄长,她也只在小时候见过他,而那份记忆并不美好,她永远也忘不了,皇帝当年亲手杀死她厉书哥哥时的情形。

可无论厉雅多不想去,她也不敢抗旨。唐姨娘却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好不容易新帝想起还有她这号人,正想趁此机会在未来新帝面前留下印象,以期出嫁时有皇恩下赐,得已风光一下。

厉纯见到厉雅时,完全不能将她与那晚所见少女联系起来,当时她哭得厉害,他又心事重重,只是瞥了几眼,并没有记住她的样子。

正常情况,公主这个年纪早就该嫁为人妇生儿育女了。可也许就是她一直被养在深宫,不得多见人,又一直没有议亲,所以虽身材婀娜,但看上去还是孩子气十足,与同龄那些世家女颇为不一样。

厉纯一时问了她许多问题,最后终于问到她对自己婚事的看法时,殿外太监忽然来报,皇上急召。厉纯哪里还顾得上问话,站起来就出了殿去。

殿中小太监提醒厉雅道:“公主请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