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巴蜀的井盐质量很高,在全国都是受欢迎的商品——此时还是盐铁没有收归官营的时代,所以只要有门路,都可以做这方面的生意。比拼质量的话,巴蜀井盐确实出色。
至于另外的特产,巴蜀之地其实还有不少,不过在全国范围内的名气就稍逊了。巴蜀之地因为气候独特的关系,寒冷地区、炎热地区的植物都能成活生产,物产是真的很丰富,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农产品…总之质量都很好。
只是这些都不太好外销…这和运输成本有关,如果利润不够高,进出巴蜀贩货就有些不划算了。所以跑这一条线的商贾都会选那些体积小、单品利润高的商品,而不会有薄利多销的想法。
真要是那样,运输成本就能吃掉大部分利润了。
陈嫣商队一行进入益州核心区之后就分散开了,这个时候行路已经很安全了,而大家又各自有各自的货物要销售,也有不同的货物要买进,共同行动反而勉强。
大部分去了此时相对发达一些的蜀郡,而陈嫣裴英则是去巴郡。从地图上看,蜀郡应该在后世成都一带,巴郡则更接近后世重庆。坐船沿汉水不日就可抵达——之所以来巴郡,就是因为这里是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从汉水过来方便一些,到时也可以直接出蜀。
相比起之前翻山越岭,坐船去巴郡就轻松多了。只要不是晕船的那种,呆在船上几乎就是享受休息了。
入蜀的时候走了很多天,其实也没有走很远,而坐船行于汉水就不同了,船行的飞快,两岸景色几乎是被滑过去的。
船上日子悠闲,陈嫣借着这个机会休整了几日,总算有些缓过劲来了。不过即使缓过来了也有些懒洋洋的,她知道,这是后遗症。人在极度辛苦一段时间之后,一旦休息就会不想动弹。
这一日又是靠在窗边发呆,甚至没有注意到裴英走到了一旁。
此时的船只大小有限,即使是所谓大船也很有限,至于这种行在汉水上的普通民间货船,更谈不上大了。裴英一共联系了有三只船,货物分散在三只船上,人也是如此。
按理来说陈嫣应该和他在不同的船上的,方便看货——交给‘外人’总有些不放心。不过最终两人还是留在了一条船上…对此陈嫣没有什么意见,反正他们又不是真正贩货的商贾,他们只是假扮的而已。
“再过两日就至巴郡了,到时货物贩出去…然后换船去会稽…”裴英说完这句就没了下文,引得陈嫣抬眼去看他。
“咳咳,”裴英清了清嗓子,坐了下来:“你可来过巴郡?”
陈嫣摇头:“从未至于蜀地…‘大兄’来过?”
裴英确实来过,他在南方呆过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云梦泽那里。后来对巴蜀之地感兴趣,便索性逆流而上,在蜀中转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