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页

尽管法国人投降了,“大贝尔塔”炮并没有因此而被丢到垃圾箱里。随着进攻英国直布罗陀要塞的计划提上议事日程,这种重型攻城炮也重新被人们提起。在1月下旬的陆海空军联席会议中,将领们就如何攻克英军要塞进行了讨论,在这次会议上德皇威廉三世第一次提出以少量步兵加重炮攻克这座坚固要塞的设想。由于这种战术的代价和风险最小,加上德国目前的主要航空力量都投入到了英伦战场,因而得到了众多将领的支持。这个计划被命名为“致命大贝尔塔”,而海军部以战列舰从海上进攻的提议被列为第二方案。

“致命大贝尔塔”计划制定之后,高效的战争机器随即运转起来。首先是克虏伯军火公司,他们很快提供了4门可用于公路运输的“大贝尔塔”炮以及普通炮弹、破甲炮弹各500发,并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以解决可能碰到的技术问题。其次,为了操控和保护这些大炮,皇家第1骠骑兵团的1100名士兵被挑选出来组成一支特别的陆战队,总参谋部还派出一批炮兵专家全程观察这种火炮的使用,以评估其作战性能和各种战术的可行性。

2月上旬希配尔舰队启航时,随行的运输船上除了装运大批武器装备和弹药之外,4门“大贝尔塔”炮以及陆战队均在其列。当时德国总参谋部的考虑是,西班牙政府同意由德军直接进攻直布罗陀,这些大炮将成为攻城的先锋,如果不同意,德国就将对西班牙宣战,希配尔舰队会将西班牙沿海各城市轰得一塌糊涂直到西班牙政府妥协,届时“大贝尔塔”炮仍将出现在直布罗陀要塞前。

最终的结果仍在意料之中,“大贝尔塔”炮让驻守在直布罗陀的英军士兵大为恐慌,整整一个上午的炮击中,4门巨炮一共发射了48枚普通炮弹和40枚破甲炮弹,炮击过后英军的直布罗陀要塞一片狼藉,近13的堡垒和炮台损毁严重,由战壕、地垒组成的前沿防御工事出现好数处破口。

午饭过后,英国人自3月3日空战失利之后第一次派出水上飞机,它们对德军炮兵阵地进行侦察并攻击了德军用于校射的气球,西班牙陆军出动飞机进行拦截,地面的德军士兵也用机枪和机关炮进行了还击。整个战斗持续了不到15分钟,德军损失了全部2个校射气球,但没有人员伤亡,3架西班牙飞机和3架英国水上飞机随后各自返航。

1个小时后,从希配尔舰队起飞的10架水上飞机对英军直布罗陀要塞和军港进行了报复性攻击,英军航空部队仍采取保存实力的策略,剩余的水上飞机全部撤入可抵御炸弹攻击的机库内,德机仅炸伤一艘英国巡逻艇,并对几个堡垒造成了轻微的伤害。

下午4时开始,在没有校射气球的情况下,4门“大贝尔塔”炮再次开始轰击直布罗陀要塞,这次炮击持续了两个小时,直到夜幕降临时这个世界才又重新恢复了平静。

第二十一章 意外的哗变

天渐渐黑了。

冯·克莱斯特少校又一次举起他的望远镜朝直布罗陀山方向观察。

英军要塞没有半点灯光,整个区域一片死寂,只有靠近西班牙军队防线这边才负责警戒的探照灯在来回扫动着。

“看来英国人是怕了我们的大炮,连探照灯也不敢开了!”总参谋部的首席火炮专家、此次行动的技术负责人马克斯·鲍尔上校用带轻蔑口吻的语气说到。

克莱斯特放下望远镜一脸遗憾的望着前方。

“现在正是突袭要塞的最佳时机,可惜我们手里的士兵少了点!”

在他们身后,4门大炮已经蒙上了防潮的帆布,大多数士兵此时都坐在先前挖好的环形战壕里享受晚饭,其余人则根据克莱斯特的吩咐10人一队在火炮阵地附近巡逻。

“我想再轰上几天,英国人就会受不了的!届时我们不用任何伤亡就能取得直布罗陀,这简直是一次绝妙的作战行动!”这时的马克斯·鲍尔既不是蒋先生的头号军事顾问,也不是鲁登道夫的大槌手(历史上鲍尔为著名的兴登堡计划和总体战的战略构想出力颇多,时任总参谋长的鲁登道夫对他言听计从,故有人比喻鲁登道夫是敲响德国战鼓的大槌,而鲍尔是大槌手),而是一位崇尚重炮的炮兵专家,他不仅研究火炮战术,还亲自进行重型火炮的设计,由于他的大炮在法国战场大显身手,柏林大学特别授与了他名誉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