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他们可不能够继续守在山上了,那没有任何的作用,他率领的三万人,可不是打伏击的,距离大路也是很远的,避免被后金鞑子发现,一旦后金鞑子进入到伏击圈里面了,所有将士就要在道路中间固守了,而且还不能够在大山之中固守,必须在开阔地带,修建好防御的阵地,一方面堵住后金鞑子撤退的道路,一方面阻拦前来救援的后金鞑子。
防御阵地也不是很复杂,以火炮和相应的沟壕为主,后金鞑子几乎都是骑兵,步卒不是很多,这些沟壕能够有效的迟滞后金鞑子前行的步伐,让他们长时间处于火炮的攻击范围之下,后金鞑子曾经用这一招来对付增援的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以及萨尔浒之战的时候,都曾经用火炮击溃前来增援的明军,如今江宁营的火炮,异常的犀利,用来对付后金鞑子,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江宁营将士的行动是异常迅速的,火炮迅速被架设到早就勘察好的位置,部分的军士开始打下木栅栏,依照军营构建的形式,设立好防御的工事,更多的江宁营将士,开始挖沟壕,这些沟壕可以最大限度的迟滞骑兵的行进速度。
中军帐很快被搭建起来了。
苏天成的脸上,一直都带着微笑,他的这种神情,影响到了江宁营将士,众人都感觉到了放松,主帅胸有成竹了,接下来的战斗一定会很顺利的,江宁营一定能够彻底剿灭这一股的后金鞑子,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一千零二十章 致命的疏忽
汉八旗的固山额真金砺,亲自带领先头部队,作为一名旗主,虽说是汉八旗的旗主,可称为先头部队的指挥官,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金砺是汉人,标准的汉人,而且是大明的武进士,早年曾经镇守辽东,崇祯二年就投降了后金。要说金砺还是有些本事的,投降后金之后,被编进了正黄旗,因为战功,被提拔为正黄旗的甲喇额真。
汉八旗组建之时,金砺被抽调到汉八旗,成为正蓝旗的旗主。
汉八旗的旗主,全部都是骁勇善战的将军,曾经都有过在满八旗奋斗的经历,若说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是大明的降将,可投降后金之后,这些人的心思早就变化了,不论是入关作战,还是在辽东的厮杀,他们的表现,甚至毕满人更加的冷酷,下手丝毫不留情,至于说汉八旗的将士,绝大部分都是辽东汉人,这些人也一样,是坚决拥护后金和皇太极的。
这样说起来,汉八旗的战斗力一点都不弱,尽管汉八旗组建的时间很短,可起点很高,和曾经的满八旗组建,有着截然的不同,平日的训练也很是严格,刚刚组建的时候,就参加了很多的厮杀,辽东那次重大的胜利,汉八旗是立下了巨大功劳的。
金砺带领先头部队,这是多铎亲自点将的,金砺必须要服从命令。
满人之中,不可能没有一丝的矛盾,尽管说满人权贵。在重大和原则性问题上面,都是服从指挥的。顾全大局的,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这种不满,还是会体现出来的,落实到金砺的头上,就有些明显了。
金砺以前是正黄旗的甲喇额真,是绝对效忠皇太极的,而且成为了汉八旗的旗主之后。也是唯皇太极马首是瞻,皇太极立豪格为皇太子,金砺坚决支持,专门呈上奏折,再一次的表示了忠心,这种行为,在皇太极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多尔衮与多铎看来,却是难以容忍的。
从海州发动进攻,济尔哈朗与多铎商议的方案,是多铎率领五万人进攻,这五万将士的组成。就是满八旗之中的镶白旗全部将士和汉八旗之中的正蓝旗全部将士,包括一部分的汉军,遗憾的是皇太极限制了多铎率领的军队人数,只允许多铎率领三万人发动进攻,多铎只能够服从圣旨。人数压缩了,不可能率领两旗所有的将士。所以出发的时候,多铎率领的三万人之中,包括汉八旗正蓝旗全部的将士,满八旗镶蓝旗的八千将士,两千汉军。
多铎这样的安排,当然是有私心的,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面对的是江宁营,伤亡肯定是很大的,作为旗主,多铎当然想着能够尽量保全镶白旗,这是资本,让汉八旗去承担主要的进攻任务,一举两得,伤亡的是汉八旗的军士,功劳还是自己的。
多铎必须要严格控制金砺,毕竟金砺是旗主,若是总和手下的军士在一起,谁知道金砺会不会有其他的想法,或者将所有的部署和战斗情报,私下里禀报给皇太极或者是济尔哈朗,由汉军组成的先头部队被打垮之后,多铎马上做出来了安排,让金砺率领两千的先头部队,这也是说得过去的,表示了对先头部队的重视,况且两千的先头部队,重点也是汉八旗的军士组成的,只有少部分满八旗的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