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页

朱由检没有开口,周延儒接着开口了。

“杨大人说的有些道理,不过下官以为,后金鞑子既然遭遇了困境。有了俯首称臣的意思,朝廷就要抓住这等的机会,一旦后金鞑子俯首称臣了,你我身为内阁大臣,就应该想到办法,限制后金鞑子的实力,依靠内阁和满朝文武,削弱后金鞑子的实力。为皇上分忧,难道一定要兵戎相见。才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吗。”

不得不说周延儒的反应是很快的。

周延儒说完之后,陈新甲开口了。

“皇上,臣本不该多嘴的,不过臣有切身体会,在辽东与后金鞑子交手,遭遇了败绩。臣深感羞愧,兵戎相见消耗是巨大的,臣以为,能够想到其他办法削弱后金鞑子的实力,最好不好兵戎相见。如此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亦可以展现我大明的智慧。”

陈新甲刚刚说完,钱谦益也跟着开口了。

“皇上仁慈,一心为百姓考虑,臣赞同议和,通过其他办法削弱后金鞑子,令后金鞑子称帝的臣服。”

只有刘宇亮没有表态了,其实这样的态势,刘宇亮是不是表态,都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可惜横下一条心的杨嗣昌,可不会就此屈服。

“皇上,诸位大人都赞同议和,臣还是不同意,恳请皇上让臣说完理由。”

朱由检没有开口说话,鼻子里面哼了一下。

看见皇上这样的态度,杨嗣昌反而安心许多了,若是内阁大臣都是这样的认识,这个内阁首辅不做也罢,众人都说到了,待到后金鞑子臣服之后,想办法削弱实力,可又没有提出来切实可行的办法,这等于是没说,也就是根本没有办法,如此的情况下,一旦议和,担子还是压在他这个内阁首辅的身上,到时候想不到办法,让后金鞑子得到了喘息,实力再次壮大起来,恐怕就不是自己辞去内阁首辅那么简单了。

所以杨嗣昌必须要将所有的话说完,尽管扭转局面的希望渺茫。

“臣身为内阁首辅,曾经专门研究后金鞑子,研究皇太极,臣发现了一个很是奇怪的情况,努尔哈赤起兵造反的时候,对我大明百姓是很不客气的,烧杀劫掠,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采取了屠城的方式,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在最初的时候,也是采用这样的策略。”

“若后金鞑子总是采用此等的策略,臣倒是不紧张,只是我大明的百姓受苦了,可之后皇太极改变了策略,开始禁止后金鞑子烧杀劫掠了,开始笼络我大明百姓的心了,皇太极还在后金展开了科举考试,开始笼络我汉人之中的俊杰,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皇太极对我大明投靠过去的叛贼,格外的优厚,看到了这些情况,臣以为,皇太极是有巨大野心的。”

“至于说后金这些年的发展,臣在前面说过,不想重复了。”

“臣一再强调这些方面的理由,就是想到了,依照皇太极如此的做法,会轻易的臣服我大明吗,就算是这次朝廷同意了后金鞑子的和谈,暂时限制了后金鞑子,能够保证长远吗,刚刚周大人、陈大人和钱大人都说了,朝廷应该想办法,在后金鞑子臣服之后,想办法削弱后金鞑子的实力,不要兵戎相见,可惜臣想了很久,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