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确定三号目标……我们的u-a23的方位。”
操作声纳设备的士官长略微点头,片刻之后,他开口道:“只能判断出它在我们右侧,距离一万以上,声音比较微弱,应该也是在水下极速航行状态,也许距离二号目标比较近。”
不难想象,潜艇在潜航状态下螺旋桨所激起的水浪声远远小于水面上的船只,以往真正的噪音所在是电机噪音,而这也是德国海军在战争中后期研究的重心之一,哪怕还达不到数十年后那样的静音效果,对于常规的声纳设备已是朝前的存在了,若是关闭主电动雷达而只启用艇上专用的静音雷达,这样的大致判断恐怕都难以进行。
艇长往武器指挥官手里的白板黑线瞅了瞅,琢磨着同伴的方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海军的艇长们就已经意识到单艇作战的局限性,并最终由他们的杰出代表,卡尔·邓尼茨,将独狼战术演进成为几乎改变战争结局的海上狼群战术。在这种战术思路的影响下,到了二战期间,德国的艇长们愈发倾向于发挥群体力量,哪怕是最优秀的海上猎手也不例外。
“一号目标正在转向,长官!它的桨舵噪音突然增大!”声纳士官长一边调动设备上的旋钮,一边向自己的指挥官报告到。
武器指挥官立即判断道:“它应该是在向二号目标靠拢,我们要不要……”
络腮胡子艇长举起右手示意他不必多说,到潜望镜深度以潜望镜观察固然符合直观概念,却很可能由此失去了攻击的突然性。
安静的指挥舱内,气氛虽然变得肃穆紧张,却少有恐惧和不安的成分存在,这与战争后期德国潜艇部队被盟军海空联合绞杀方式折腾得难以为继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人们当然知道,战争明里结束了,敌人不再保持着战争时期的警惕性,这真是发动突然袭击的绝佳机会!
“一号目标,方位零九,估测距离七千;二号目标,方位二零,估测距离七千。长官!”
声纳士官长报出的数据并非递进式的增减,而是随着潜艇自身以及两个目标的调整而呈现出不规律的变化,络腮胡子艇长不再去看武器指挥官的白板,而是昂起头、闭着眼,在脑海中推演着海面上的状况。从潜望镜的观察瞄准到雷达声纳的方位推算,这是潜艇作战模式的一次重要跃进,适应的过程是艰难痛苦的,但唯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并且走在常人之前的,才可以屹立于时代的前列成为佼佼者。
经过了两口茶的功夫,艇长下令道:“前部鱼雷预计10分钟后发射,全员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英国轻巡洋舰上的警报铃声已经停息,这并不是说紧急状态就此解除,而是全体人员都到达了各自的值班岗位。在这期间,舰上的通讯舱室遵照舰长的指令向本土的海军指挥部发去了电报,报告了他们侦测到近距离雷达探测波并就此询问己方是否有飞机、舰艇在附近执行任务;雷达舱室密切关注着悄然出现又悄然消失的雷达波,并以本舰的雷达展开海空搜索;战斗部门指挥舰炮、鱼雷还有防空分部的舰员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临战状态,揭炮衣、调炮位、运弹药,可见和不可见之处皆是一阵忙乱。
除此之外,声纳部门——传统巡洋舰可有可无的配置,现代化巡洋舰设于中前部的防御性配属,亦极力监听着海面之下的状况。只是正如工程师们起初将声纳排除于大型战舰的考虑,舰艇自身的发动机和螺旋桨噪音过大,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常规声纳的判断精度,何况不远处还有一艘堪称噪音机器、燃料怪兽的巨型邮轮!
舰桥上,穿着洁白海军制服的军官们忧心忡忡地注视着海面,若只是虚惊一场倒也罢了,要真是碰上了意料之外的危机,能否安然度过就得看天意了……
“噢上帝啊……先生们快看左舷,那波浪有些反光的地方,好像是鱼雷……”
一名约莫三十上下的尉官面朝左舷,惊慌失措的声音显得有些尖利,听起来像是女人看到了老鼠。尽管不悦,旁边的几名军官还是齐刷刷地转头望去,有的还端起了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