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高头顶像压了一座大山,脊背的汗水冒了出来。
“今年我只在宁波设立船舶司,过两年,也许松江甚至南直隶也会有,你的步子迈的太小了!”
杨志高讲述难处:“宁绍海贸一直断断续续,能造大海船的也只有那么几家,不如广东和福建有底子!”
翟哲侧首,道:“这正是你的事了!”
原来这个船舶司主官不是那么好当的,杨志高心被提了起来。
“这次来,我给你带来了个一个幕僚,叫董宁,原也是宁波人,也许偶尔能给你出个主意!”
杨志高愈发猜不透晋王的心思。
“我的要求是,宁绍船舶司两年内至少要让郑氏不再染指浙海,三五年后,当我要北伐时,能有一支水师能往北京和辽东。”
那一定是一支庞大的舰队,而且需要提前考察往北的航线,设立补给点。
杨志高如梦初醒。
董宁是个秀才,四十多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杨志高见他不像是那么难相处的人,心思稍安。
晋王府的秀才比举人多,举人比进士多。不是秀才比举人或者进士更能干,而是举人或者进士的眼界太高,晋王府在他们眼里太小,容不下那么多大佛。
翟哲在宁波留了一日,悄然离开。
胡广厚、朱沾云和柳家能从西番那里重金购买各式火器仿制并改进。只要有人买,造船这一行也不会被沉寂太久。大明有的是银子,他在晋地见过很多商人挣了银子便埋在地窖里,那真是太可惜了。
……
沿着宁波往西,全是山路,
山里的映山红开了,花团锦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