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人出来,留了一个人在宁波,离开时变成了一群人。宁绍副将张凌亲自率五百兵丁护送,赶往金华。
翟哲此行南下,并不是专门来宁波,而是来金华城与郑芝龙相会。
郑芝龙是个人才,唯一可惜的是胃口太小,但这是翟哲之幸。他那个儿子有雄心,偏偏又太急躁。但为了以防万一,翟哲是绝不可能放郑森回福建。
郑芝龙不敢来南京,让郑彩带回一封信给翟哲,语气极尽谦卑,恳请晋王南下相会。与此同时,他上奏朝廷,拥护朝政对刺杀案的处置,并表示将上缴近三年福建的赋税到南京。这是刺杀案出后,继江西和湖广后,地方上的第三份奏折,郑芝龙又是大明的第二号人物,影响深远。
在大同城被攻破后,翟哲也需要维持与郑芝龙相对友好的关系,于是他接过了郑芝龙伸过来的橄榄枝。
但裂痕已经产生,再无法回到当初。
孟康昨夜得到禀告,率军在东阳地界迎接到翟哲。
张凌护送晋王入金华城,张煌言在东城门外迎接,孟康返回兵营继续布防。
“拜见晋王!”
这是继徽州之战后,翟哲首次见到张煌言。年青人已经变得老成,他从徽州知府生升为浙江巡抚,还没有真正履任。但翟哲知道他曾经与张名振为莫逆之交。张煌言长髯飘飘,风度翩翩。
翟哲垂头看他,答道:“许久不见,沧水风采依旧!”
这是以朋友的身份相称。
张煌言恭敬再拜,道:“晋王神威,去年取湖广,沧水每听捷报,恨不得牵马执蹬,手刃清虏!”
“好说,好说!”翟哲哈哈大笑,翻身下马,扶着张煌言的肩膀走进金华城。
他从未把张煌言当成心腹,但他对张煌言一直很放心。张煌言能把徽州的富商、义军、山贼和士绅都弄得服服帖帖,那一定是个很懂得妥协的人。一个会妥协的人即使对他心中有不满,也不会坚决的反对他。
两人回府衙坐定,张煌言知道翟哲为何而来,他一路上左思右想,还是忍不住劝道:“王爷,如今清虏未灭,大明当一心向北,延平王世子的确犯下死罪,王爷宽宏大量,能饶恕他不死,乃是大明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