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页

蓝天白云,红瓦绿树。大殿之前,群臣跪拜。

宏大的场景让李玉异常满意,苍白的脸上堆起得意的笑容,扭头对唐安道:“唐使,这便是名震天下的稷下学宫了。稷下盛会乃是大齐每年一度的盛会,只是学子们未曾远赴他乡,不知天下之大、能人之多,还望特使不吝赐教才是。”

话说的虽然客气,却掩盖不住语气中的得意。只看他自信满满的表情,便不难猜出他的心思——这天底下还有哪里能在“文”上超越稷下学宫?别开玩笑了。

“陛下言重了。稷下学宫名满天下,学子无不心中有物,为振兴大齐鞠躬尽瘁,唐某一向不胜向往。今日能有幸亲临圣地,实乃了却了生平一桩心事。学习还来不及,哪里敢妄言赐教呢?”

唐安无比谦虚地一番表态,让李玉和一众大臣好感大增。但只有他自己心里才清楚,这般只讲求排场、比拼华丽辞藻却毫不务实的“盛会”,到底有多么幼稚。

和大唐那些高高在上的学子一样,稷下学宫地位如此之高,置身此间的学子不自诩高人一等才怪。这些人不深入田间地头、不俯下身子进入群众之中挖掘百姓疾苦,何谈为百姓办实事?而活在天朝上国的梦境之中,不了解其他国家的发展现状,何谈振国兴邦?

稷下学宫真有传说中那么厉害,齐国也就不会沦落到今天的境地了。

如果让唐安给这里下一个定义,那便只有八个字。

虚有其表,华而不实。

可惜这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感触,李玉无从察觉。他客套地笑笑,道:“唐使实在太客气了,走,咱们进去瞧瞧。”

看着二人联袂穿越广场的身影,跟在队伍后方的谢渊嘴角带着一丝冷笑。他抬起头来,向着后山的方向遥遥忘了一眼,心中喃喃自语:“老家伙,你可别让我失望才是。齐国中兴与否,可全系在你身上了……”

……

稷下学宫得主殿叫做“圣德殿”。当唐安穿越宽敞的广场来到殿前,赫然发现台阶之上站着两个人。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站在大门口,微微佝偻的背脊和满脸纵横交错的皱纹,使他看起来连挺直腰杆都变成了奢望。只是常年浸淫书卷之中,却熏陶出了一身道骨仙风之气,看上去有几分出尘的味道。

不用问,他自然便是“齐国四杰”之一的夫子卢蔚然了。

而在他身后,一个年轻的男子带着一脸温和的笑容,竟是唐安的老熟人兼情敌冷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