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四年秋八月,蒙古人南下,朔方军铁穆部奋勇拼杀,全歼一部,敌余部退却。该年北方蒙古屡屡南下,均被击退。又闻西域兵乱,蒙古各部内斗不断。
泰安四年十月,畏兀儿王玉古伦赤携重礼亲赴中兴府谢罪,献珠玉、珊瑚、翡翠、象牙、乳香、木香、琥珀、花蕊布、硇沙、龙盐若干。秦王温言劝勉,仍令其为王,安西军一部进驻畏兀儿国夏都,复改别矢八里为北庭。
泰安五年八月,安北军进驻漠北,萧不离奉命在当地筑城,经略大漠,拖雷之后裔被迫开始西迁。郭侃部经略狼山及西京大同府一带,辽东蒲鲜万奴入踞燕京。擢张士达为陕西军都元帅,擢沈重为禁军统领之一。
泰安五年八月末,闻于阗闭关锁国,不允商旅通行,秦王命西凉军与安西军一部主动出击,携青唐归附之部族一百多部,于当年九月末包围其国都于阗城。全军自罗志、陈同以下皆跳入于阗城外之白玉、乌玉、绿玉三河,获玉石近万斤。于阗王捧冠冕请降,此于阗王非大宝李氏,乃黑汗之后裔,其国内已无当年佛寺胜地之景,令人嘘唏。
泰安五年冬,《大秦法典》颁布实施;史馆奏云准备妥当,《夏国史》开始编撰,中书左丞高智耀自请主持修史事宜,秦王授其史馆大学士衔。陕西名士杨奂应诏,问对甚合上意,授礼部侍郎之职。初,韩安国污蔑耶律楚材违制,被罢职出知京兆府。王敬诚因治国有大功进太傅,其他,耶律楚材进太保、东丹郡公,高智耀进少师,吴礼进少傅,何进进少保。
泰安五年,秦国税赋大增,其中仅现钱超一千万贯,商税几于与盐铁相等,以河东织物、陕西瓷器为贸易大宗。又因金、宋两国所欠之银钱交割完毕,府库大增,对外亦无大用兵,国力日强。夏六月,甘肃行省遇蝗灾,朝廷因河西大小灾患不断,奏请一次豁免河西农税、牧税三年,秦王纳之。
泰安六年二月,农学献《农书》,全书分为十门,有典训、耕垦、播种、栽桑、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岁用杂事等。秦王钦定刊行全国,命各地教农生产,农学大小职事官皆有封赏。时河西提倡种棉,河东兴农桑,行销东西方,又有试种西域之特色瓜果若干。
泰安六年五月,金人断绝岁币,又禁潼关外榷场,秦金贸易遂绝,宋人又萌光复中原之意。三国盟约实存仅两年,即告名存实亡,世人皆知兵祸将起。
第七卷 朝天子
第一章 瑞雪(一)
泰安七年(1238)春正月,大秦国河东陕西普降一场大雪,雪花洋洋洒洒地下了一整天。
正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夜之间,千树万树的枝头挂满了白色的花朵,唯有一两枝腊梅傲雪绽放,点缀其间,浮动暗香。
第二天,天空便放了晴,中条山卓尔不群地屹立在黄河北岸边,山峦如白色的马群竞相奔驰。天地间是一片银妆素裹的世界,令人心旷神怡。唯一不足的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原野、河流、村庄与山岭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刺目的光芒,却没有化冻的迹象。
寒冬仍然不肯谢幕,它用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提醒着人们,春天还得再等上一些日子。
然而远道而来的商人们却对厚达一尺的雪原并不畏惧。天一放晴,他们便骑着马或赶着马车在官道上络绎不绝,绝没有文人墨客的惬意心情,冰雪在他们的践踏下,辗压成泥。他们当中,有是去平阳府采购生丝或织物,有的却是去不远的解州买盐,还有去河北采购瓷器、漆器和一切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厚利润的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