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页

“免贵,高,叫一声高老汉就成。你们应该听出来了,我是江北人。头几年流贼闹的太凶,日子过不下去了,赶上登州营剿贼,老汉跟着去了登州。半道上病倒了,本以为路死沟埋的贱命一条,我家那小子读过几天书,背着老汉去求登州兵。结果人家二话不说,给老汉治病,送到一个什么野战医院去,一分钱都没要,给治好了。老汉就寻思,这救命之恩不能不报,厚着脸跟人家说,老汉没别的本事,看个大门洒水扫地的货能做,不求给工钱,给口吃的就行,求医院留下老汉,怎么说呢,人家听了没立马答应,开始还寻思,是不是人家不愿收咱这个吃闲饭的老家伙。没曾想,第二天人家医生来说,事情报上去了,为老汉和儿子安排了一个来南京做事的营生。这就跟着来了,我家那小子,现在跟着登州的医生学医,就是那个刘院长,他说这我家那小子识字,学东西也快。”

说到这里,一家人的脸上都露出好奇的表情,八卦之心人皆有之,忍不住的孩子母亲也问:“老哥哥,这医院是登州那些菩萨兵开的?”

高老汉露出不解的表情道:“怎么?你们都不知道?登州兵的头头陈老爷,被皇上招了驸马,陈老爷在登州是大名鼎鼎的神医啊,是个人都知道。登州的大夫,可都是他带出来的徒弟。没有神医全部的本事,也有个五成的能耐。老汉这病,就是刘院长给治好的。对了,说起这个陈老爷,现在是什么总督,管着江南呢。你们啊,有福气了。我可是听说了,陈老爷是个活菩萨,江北大旱,又是蝗灾,登州营剿贼经过,一看百姓活不下去了,赶紧的弄来粮食,人人发一小口袋,然后说,这粮食在路上吃,想活命就跟着走,去辽东,去大员,那边土地多,税赋低,头几年还不用交租子。不少人都去了,我也想去,走半道上不行了。”

“老哥哥,您在这里做事,每个月能挣多少粮食?”林多福又问,高老汉道:“每个月一斗米,三十斤番薯。我家那小子,因为识字,每个月除了口粮,还能有三十文钱。”

说着闲话,时间过的很快,一个时辰过去了,一脸疲惫的刘龙清出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同样身穿白褂子的小伙子。一家人立刻围上去,刘龙清摘下口罩,笑道:“病情基本稳定了,还需要继续观察。等到明天傍晚前,病情没有别的变化,这条命就保住了。然后就是治病,大肚子病不难治,难的是预防。回头呢,高华你给他们说说,怎么预防这个大肚子病。”

“知道了,师傅。”高华立刻答应,回头看看自己的老爹,低声道:“爹,你怎么还在这啊,门口没人怎么行?”高老汉笑道:“不碍事,门口有军爷的站着呢,鬼都不敢来闹事。”

这时候孩子推出来了,一家人立刻围上去,护士笑着拦住,低声道:“孩子睡着了,看可以,不要说话,免得吵醒他。”林家父母都上去,看着孩子睡着了,脸色因为高热而病态的红润不见了,气息平稳,脸上平和。看上去就跟没病似得。

孩子被送进了病房,这家人又开了眼。雪白的墙壁,地上铺的青砖,平平整整的。床上铺着雪白的床单,小心的把孩子放上去。盖上被子,挂好吊瓶,护士只留下孩子的母亲,别的人都叫出来,对众人道:“都放宽心吧,我在医院做了好些年,基本上这个情况的,都不会有太大的反复。回去给孩子准备一些欢喜衣服,这个病治疗不难,就是需要点时间。”

林多福突然想到了什么,上前怯怯的问一句:“这位大姐,在这治病,需要多少银子?”

带着口罩的护士,这时候摘下口罩,不满的看看他道:“我有那么老么?真是的,会不会说话。这里治病不收药钱,就收一个住院费和生活,吃住三天一文钱。看护的吃喝是自己的,医院有食堂,可以去食堂买饭票,一文钱吃三天。不愿意吃食堂,就自己备吃的。”说完这护士就转身,回去照顾孩子去了。

林家的人全都傻眼了,询问的看看高老汉,他倒是很淡定的回答:“没错,是这个规矩。这要是在登州营的医院里,不收钱还管饭。陈老爷是活菩萨,整个山东百姓都知道。还有,一文钱吃三天,每天三顿,有一顿荤菜。”

“还有这种好事?”一家人都不敢置信的互相看看时,高老汉又道:“不信吧?告诉你们吧,现在这个医院,还是登州营在管,所以才有这种好事。等两年,这家医院不由登州营管了,那就没这个好事了。不过我听说,登州那边的医院治病收钱,就是寻常的百姓也是能看的起病的。百姓日子都好过,不知道何时江南也能如此。”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都知道什么叫菩萨兵和仁义之师了。值夜班的护士,带着孩子的母亲去了食堂,交了一文钱之后,领到了一罐子炼乳,还有三天的饭票,这是给孩子吃的。孩子已经醒来,病情稳定,基本上不会有反复。

护士教孩子的母亲学会怎么冲炼乳之后,还指着暖瓶道:“看见没有,那边有锅炉,去那边打开水。以后回家可记得了,都别喝生水,会得病。水一定要烧开了喝。”食堂里排队打来早点,一碗浓浓的米粥,里头能看见不少肉末。

孩子吃的根本停不下来,这是肉粥啊。最后连碗都添了一遍,这才算完。喝了一杯炼乳之后,孩子死活还要再喝,要不是护士及时喝止,这孩子还要闹腾。中午吃的米饭,一大碗,上面盖了一层的肉烧豆腐青菜,里头的肉一块一块的,看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