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朱铄即为曹丕谋划夺嗣,最重要的步骤就是隐秘地去交好校事卢洪,如此则可探知各类隐微事,方便拉拢臣僚,并找机会把曹昂给推下台去。对于校事,曹昂这种忠诚耿介的传统士人向来是很反感的——或许与他始终自命为臣,从来也没有站在君主的立场上去考虑过问题有所关联——始终不肯给卢洪好脸色看,卢洪因此而必然担忧,万一哪天曹操不在了,曹昂嗣位,自己会不会落得赵达一般下场呢?
自己比赵达要精明多了,做事的手段也柔软多了,从来不肯刻意构陷当道之臣,甚至还暗中与是勋相勾结,互为臂助。他心说我做到这一步有多么不容易啊,你要是如此都不能相容,那也就别怪我为了自保,先下手为强啦!
朱铄便利用卢洪这般患得患失的心理,顺利地把他给扯上了曹丕的贼船。
于是但凡曹操远征,使曹昂留守,卢洪便立刻将全部精力都转移到那位世子身上,几乎是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观照一般,妄图去发现曹昂的错处,并及时禀报曹丕。只可惜曹子修这乖孩子行事非常公正、谨慎,简直就是人臣和人子的典范,想挑出他的错处,就如同鸡蛋里挑骨头一般,实在是太困难啦。
不过这回曹昂实在是憋不住了,竟然召见是勋,正式摆出自己与曹操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来,却使得卢洪欣喜若狂,赶紧就去通知朱铄。朱铄则揣着报告书急匆匆去禀报曹丕,对曹丕说:“世子此言若为魏公所知,必废也!”曹操能够容忍自己的继承人竟然是大汉朝的忠臣吗?
曹丕手捧着这份报告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然后突然开口问道:“彦才得未有子耶?”
朱铄闻言一愣,随即答道:“内人尚未有出。”曹丕微微而笑:“吾已有子,名之为叡,六岁矣——是故彦才但知子女慕亲之诚,而不识父母爱子之恩也。大人雄杰一世,固知吾兄之不肖也,但求责之、导之,乃非有悖逆弑亲之举,岂忍废之?”
你还没有子女,不知道父母对子女的宝爱有多么深厚,子女若是做错了事儿,只会想办法去教育、引导,哪儿那么容易就彻底失望,乃至于废黜长子的继承人地位呢?你未免想得太过简单啦。
朱铄大急,忙道:“机不可失,公子勿过虑也!”
曹丕嘴角一撇,突然转换话题:“果真否?”朱铄赶紧回答:“卢慈范乃保字字无虚,并言:即有虚妄,何伤耶?”
曹丕点一点头:“慈范聪明人也。”随即提起笔来,直接就在报告书上开始涂抹、修改——
曹昂曾经对是勋说:“吾不愿闻此不臣之语!昔高皇帝灭暴兴汉、光武帝重安炎刘,其功盖天覆壤,岂吾父所能拟者乎?曹氏何德,敢言代汉?”把“岂吾父所能拟者乎”给改成了“吾父拟之,如在泥涂,若起不臣之心,真权奸也”。
曹昂说:“桓灵固失德也,然今天子聪敏,必能绍继先统,重安天下……”把“然今天子聪敏”以下修改成:“吾父秉其令旨,乃能初定天下,安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曹昂说:“天子恨曹,为吾父子有所不敬也——臣而安可仇其君乎?”改成:“天子恨曹,为吾父恃功而傲,擅权而逼,不敬天命……”
曹昂说:“若天子无德,乃可废之,更之他藩,如霍光之逐昌邑,然汉祚终不可倾覆也。”给改成:“即天子无德,乃无辅政之遗命,无太后之令旨,亦不可废之,如霍光之逐昌邑。而即逐之,汉祚终不可倾覆也。”
曹昂说:“曹氏若篡,史笔煌煌,必遗臭万年,吾宁死,亦不为此不忠不义之事也!”后半段给改成:“吾宁曹氏族,亦不为此不忠不义、禽兽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