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击败英国远征舰队,美国参战的时间很有可能延后。毕竟,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没有绝对的优势。失去了英国远征舰队的支持与配合,美国太平洋舰队将面对帝国海军最强大的第一舰队,还有第三舰队。如此一来,美国海军就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太平洋上的制海权,甚至会因为参战而丢掉夏威夷群岛。
最终,美国很有可能等到“北卡罗来纳”级与第一批“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服役之后,再参加战争。到时候,英国海军的“乔治五世”级也将相继服役,美英有足够的实力再次联手进军太平洋,从而获得一定的实力优势。
当然,到那个时候,帝国海军的“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也将陆续服役。
按照陈锦宽的这番推断,能否击败英国远征舰队将是决定太平洋战场战略平衡的关键。当时,谁也不能排除,在英国远征舰队战败之后,美国也会参战的可能。毕竟日本败局已定,德国蠢蠢欲动,如果不能趁机夺取太平洋的制海权,获得新的战略平衡,美国就只能当这场战争的看客。
随着帝国海军打下了苏伊士运河,意大利选择投靠同盟国,法国与西班牙,乃至俄罗斯战败只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英国孤悬海外,很有可能遭到大明帝国与德国的围剿,从而迅速战败。
协约国战败之后,美国不但不可能参战,还得默认帝国的世界霸权,以及德国的欧洲霸权,土耳其在中西地区与北非地区的霸权,意大利在地中海的霸权。而这正是帝国数百年来,一直想构造的“世界体系”。
显然,这绝对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因为,美国被排除在了这个“世界体系”之外,而且还得处处受到压制。
如此一来,美国很有可能铤而走险,在日本没有彻底战败,英国远征舰队拖住了帝国海军的时候,以突然参战的方式打响太平洋战争。到时候,即便无法彻底击败帝国海军,也至少能够使太平洋战场形成新的战略平衡。
当然,无论怎么说,能否击败英国远征舰队都是下一阶段战争进展的关键。
为此,陈锦宽不但将“东海”号战列舰分给了新组建的第62舰队,还从第二舰队抽调了“南海”号战列舰。也就是说,这支由白佑彬指挥的分舰队有一艘战列巡洋舰,二艘战列舰,以及二艘轻巡洋舰,十二艘驱逐舰。
从实力上看,一点多不比英国远征舰队差。
另外,从主力舰的战斗力上看,第62舰队也有一定的优势。
“果敢”号与英国远征舰队的“反击”号都是战列巡洋舰,其中“果敢”号配备了四百毫米主炮,而“反击”号装备的只是十五英寸主炮,所以“果敢”号的火力略微强一点。另外,“果敢”号进行了全面改进,其防护性能,特别是水平防护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相反,“反击”号一直没有得到全面改进,其基本性能与建成时并无多大改变。最重要的是,“果敢”号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以及火力控制设备。相反,“反击”号只是在出征前才紧急安装了一部搜索雷达,不但没有火控雷达,还没有相应的火力控制系统。
战列舰方面,虽然“纳尔逊”级是英国海军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建造的“条约型战列舰”,而且拥有九门十六英寸主炮,满载排水量超过了四万吨。但是,“纳尔逊”级的三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呈“品”字结构,全部部署在舰首方向上,这能够提高火力密度,也同时加大了主炮被一次型摧毁的危险。另外,“纳尔逊”级的主炮性能远远不如其口径那么吓人,在无法使用重型穿甲弹的情况下,穿甲能力甚至不比英国海军的十四英寸舰炮强多少。最重要的是,“纳尔逊”级没有接受改进,即便“南海”级年轻,却不见得比“南海”级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