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也不能怪“纳尔逊”级的设计师。
在此之前,英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北大西洋,其主要对手是德国海军。因此,英国海军主力舰的续航力都不怎么样,即便是设计非常成功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续航力也不到九千海里,远远不如同时代的大明帝国与美国海军的主力舰。
另外,“纳尔逊”级是“条约型战列舰”,为了加强火力,加强防护,除了牺牲速度之外,也必须牺牲续航力。而英国海军真正具有较强的续航力,能够直接奔赴太平洋战场的,只有正在建造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显然,就算z舰队进入了印度洋,也要先与油船会合,然后才能到达珀斯。
相反,去福克兰群岛与油船会合,再从麦哲伦海峡进入南太平洋,z舰队可以在燃料用完之前到达惠灵顿,而不需要在航行途中补充燃料。
因为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z舰队离开英国本土之前,三艘从中立国港口出发的油船就接到了命令,转向前往福克兰群岛,并且在那里等待z舰队,为z舰队提供燃料、淡水、以及其他必要的物资。
其实,早在与大明帝国的第一艘袭击舰,即“乌鸦”号遭遇的时候,菲利普斯就决定去福克兰群岛,走南太平洋航线。只是,如果z舰队直奔福克兰群岛,敌人的拦截舰队会过早的猜出z舰队的意图,而z舰队“腿短”的缺陷使其难以从福克兰群岛折返进入印度洋,甚至不足以返回弗里敦,只能前往阿根廷或者巴西的港口。
这样一来,敌人的拦截舰队很有可能追到中立国的港口,彻底干掉z舰队。
说白了,如果z舰队完蛋,就算第62舰队摧毁了中立国的港口,不管是阿根廷,还是巴西,都只能“哑巴吃黄连”,保持沉默以避免战祸。更重要的是,在第62舰队的威胁下,恐怕没有哪个中立国敢向z舰队开放港口。
在这种情况下,菲利普斯只能铤而走险。
先向开普敦方向航行,摆出要进入印度洋的态势,并且设法让敌人的拦截舰队留在开普敦附近海域。然后向西转向,全速奔往福克兰群岛,在那里补充燃料之后,赶在敌人的拦截舰队到达之前进入麦哲伦海峡,或者是绕过合恩角,最后甩掉敌人的拦截舰队。
按照菲利普斯的估计,如果敌人的拦截舰队没有在航行途中补充燃料,最多只能追到福克兰群岛,不会深入南太平洋。毕竟,烧光了燃料之后,任何战舰在南大西洋,或者南太平洋的暴风雨中都将成为浮动的铁棺材。
在这一系列的计划中,“反击”号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
因为是战列巡洋舰,“反击”号的速度比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快得多,另外其实际续航力也比“纳尔逊”级战列舰多出了大概二千海里,所以可以航行更远的距离,并且追上z舰队。
问题是,接受任务时,说出“我们要去自找麻烦”的坦南特竟然发了电报回来!
难道,他脑子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