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周扬稍事休息,考虑了一下对策,于是就随卢鹤亭去见那些越南学者们。
不用卢鹤亭对半途出现的周扬多做介绍,那几个越南客人对周扬均是并不陌生,一个个报以热烈的掌声对周扬表示欢迎……
不过,周扬从他们眼神中看了出来,他们这几个越来人虽然知道自己的名声,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但他们并非是充满敬服的样子,反而有种遇到了对手的那种兴奋感。
特别是坐在中间的那位脸色黝黑的胖子,虽然脸上洋溢着浓浓的笑意,但他那深邃的目光中却有一丝丝见猎心喜的意思。
不用说,中间那位黑黑胖胖的中年男子,就是深谙太素之法的阮少水!
自从周扬一出现,阮少水虽然表面上鼓掌欢迎,但两眼始终聚焦在周扬身上,上上下下地仔细打量着。
周扬自然也没有闲着,看似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却是非常认真细致地将对方那八个人的五官长相默默地记在心上,而且尽量将其五官长相与他们自身的气场结合到一块……
中方这边除了卢鹤亭及他的几位高足弟子们,也有几位是在国内颇负盛名的易学专家,双方通过翻译非常愉快地交流着各自在易学领域的心得成果。
席间,在探讨到易经的起源问题时,阮少水一脸认真地说,虽然目前对易经一书的起源问题我们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但也不得不佩服你们中国易学界对易经的研究还是非常不错的,历代以来也出了不少易经大师;不过,鉴于一些易学精髓并没有传到贵国,所以很多东西你们确实是无法研究的……
那个阮少水看似说得一脸的真诚,似乎对中国的易学同行们表示赞许,但绕了一大圈子,最后仍是拐弯抹角地暗示,易经确实是来源于他们越南!
周扬当然明白那个阮少水话中的暗含之义,于是就笑眯眯地表示说,抛开易经的来源问题不说,不过自己还真是不曾听说过,有什么易学精髓贵国有而中国没有……
周扬这番话正好挠到了阮少水的痒处,自然是顺口说道,他们越南曾有一本通过把脉而能知人吉凶祸福、往昔未来的古书,只是由于一直未有流传到中国,所以中国的易道中人也就只能够通过把脉来推测人的病情而已,却是不能更深一步地推测其他情况……
不用说,阮少水所说的那本古书,就是中国正史上曾经提到过的《太素脉法》!
虽然中方易学高手对阮少水的这个说法深感不屑一顾,认为他这纯粹是信口开河,却也只能将不屑埋于心底,而无法据理力争。
因为他们心里明白,由于那本《太素脉法》早已失传,现存残本根本无法达到那种深度,就是勉强进行辩驳,那也是非常苍白无力的。
更何况要想通过太素脉法进行把脉知命的话,确实远比四柱八字那一套更为复杂——它不但要求研习者精通医门中的把脉之术,而且还得在那个基础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