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托尼贾嘴里念叨着这句中文谚语,他熟读过剧本当然知道这句话得含义,看到台上此情此景,想到剧本中那句“练拳的人死在擂台上,这也不是枉死”不由感慨万千。
擂台边一个男子手一摇铃铛。
“开始!”
刹那间,整个豪华大游轮的甲板上鸦雀无声,只有静静的海涛和风的呼呼。
两位拳术大师的对决,让在场所有的高手都屏住了呼吸。
高手之间,难得比武,无论是戏中戏外这两人都是难得比武。
咏春拳,白鹤形。
张威首先出招,只见他脖子一竖,头一昂!两手微微张开,右腿一抬,右腿一垫,整个人好似凌空飞起,一掠过来,在扑过来的瞬间,两手拳头瞬间啄成鹤嘴,手臂内缠,螺旋劲风鼓荡,扑面而至!
这一招“白鹤形”虽然没有像小说中那么夸张,什么全身震荡,胸腔肺部活动,吐气喷声,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仙鹤地引颈长啸,什么已经把咏春百鹤拳练到了“声随手出”的层次。
这部电影不可能出现仙鹤长啸这样魔幻般的声电效果,不可能出现像《西游降魔》那样张威身后还来一只仙鹤,那样不是功夫电影了,王旭也就没必要请这么多武术顾问,就把小说的场面还原不就可以了吗。
电影和小说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打着弘扬国术的旗帜,小说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的创作,比如仙鹤鸣叫,但是电影打着真功夫,弘扬国术就不能过于夸张,必须尽量的真实,不然观众是不会买账的,一些武者以及爱好者也不会买账的。
电影有电影的艺术表示手法,这部电影王旭对他的风格定调“拳拳到肉,酣畅淋漓,打出武者的精气神,打出男人的气魄出来。”
柳海龙使出的这一招“咏春拳白鹤形”就有这样的味道。再看王超,只见他大吼一声,踏步后退,身体前弓,同时举起手臂,大斧开山,沿着自己身体的右眼侧线撇甩出去,正好砍在张威的鹤啄拳头嘴上。
虎形劈劲,吼声震荡。
虎形对鹤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