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页

新明史[校对版] 闪烁 2576 字 2022-10-21

“好的,陛下也早点休息!”段灵笑着就在朱祁钰脸上亲了一下,然后就朝门外跑去。

朱祁钰一愣,还真没有想到段灵会这么大胆,他一看到已经是深夜了,心里一动,叫道:“灵儿!”

段灵在门边转过身来,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什么。

“今天晚上陪陪朕吧,还有很多事,朕想跟你聊聊呢!”

段灵脸一红,微微点了下头。守在门外的金英见状,哪还要多问,赶紧就叫上一批内侍张罗去了。

五日后,朱祁钰在刚刚建成的帝国科学院,工程院(即皇宫北面的一组建筑群),向第一批帝国两院院士颁发了科学家与工程学家的证书,并且亲手为这一百多人佩带上了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徽章。

帝国科学院的徽章是一条正在翻阅书籍的幼龙,这象征着学识,以及正在成长壮大的科学。帝国工程院的徽章则是一座巨大的钢铁桥梁,这象征着工程学沟通科学与社会。这两枚徽章都是朱祁钰给段灵授意,由段灵设计的,显然,这里面留下了段灵那小孩子般的脾气,至少那条幼龙就是她搞出来的。不过,数百年之后,这条幼龙虽然已经长成了巨龙,可并没有改变,以此寓意科学之路永无至尽。

“科学家”一词也正是从这个时候才被公认的。最初,只有帝国科学院的院士才被称为科学家,后来,科学家的范围广了很多,毕竟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能够成为帝国科学院的院士。而“工程学家”这个词汇也是新出现的。这两个词汇都被保留了下来,并且是很多人毕生所追求的理想!

这一百多人,就是帝国第一批科学与工程学人才,他们也都是当时帝国所涌现出来的同类人才中的佼佼者。毫无疑问的,第一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后来的院长)就是段灵,她还兼任了帝国工程学院的首席工程学家,而段灵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能够荣获两项头衔的人。这除了她的特殊身份之外,她后来所做出的贡献,也确实让她配得上这两大名衔!

当天,朱祁钰要求科学院六大学科,工程院三大学科的首席科学家共进晚餐。晚餐虽然很简单,不过对这些自律性很强的科学家来说,他们并不放在心上。加上段灵,这十个人都是朱祁钰培养出来的学生,而且都是大学第一批学员中的佼佼者,他们更看重的是在朱祁钰这里所能够吸取到新的知识。

宴会上,朱祁钰没有说什么科学的重要性,什么工程学的重要性。他只提了一点,即人的理想。这个话题确实很能打动人,也很能吸引人,最后朱祁钰用理想结尾,做了一番演讲,一番精彩异常的演讲。而这次的演讲内容被纪录了下来,并且保留在了史册之中,成为了朱祁钰这一生无数次演讲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五次演讲中的一次!

第十三节 遍地星火

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成立,在当时是件很不起眼的事情,除了朱祁钰将原本属于皇宫的一部分建筑群,以及帝国两院所在的位置引起了一些人的争论之外,其他的几乎无人问津,无人知晓!当然,帝国两院真正的被世人所了解,还要等到大量的科学成功被应用到了生活,生产中之后。而当后人回想起朱祁钰成立帝国两院的创举时,无不叹服朱祁钰的长远目光,无不叹服朱祁钰的宏大理想!

当时,随着朱祁钰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有人说是两次,这主要是将援朝抗日作战与第一次渡海东征算做了一次战争)结束,帝国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不可否认的,即使是在战争期间,帝国的发展速度也不慢,战争本身就是刺激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在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一些新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带动了帝国工业的发展。不过,战争期间的发展是畸形的,是不完善的,主要都是以战争为目的进行的发展创新。而现在,战争结束,帝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的序幕拉开了!

在内政方面,朱祁钰与于谦的配合几乎是天衣无缝的。朱祁钰负责制定,推广新政策,而于谦则主持政府工作,为新政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有这两名舵手,再加上朱祁钰培养起来的大批新政人才,整个新政在一种最好的条件下茁壮成长了起来。

当时,朱祁钰新政的中心已经由商业转化为了工业。特别是在经历了这几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之后,朱祁钰也认识到了商业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商业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的。虽然,商业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带动工业的发展,商业需要直接转变成了对工业发展的推动力。不过,工为本的基础是不会改变的。在战争中,帝国工业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也让朱祁钰吃了不少的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