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上的是这顿河鲜宴的重头菜“姜葱焗河鲤”。之所以说是重头菜,因为它够分量。
这条河鲤有十二、三斤的重,雷晓飞只是给它去了鳃除了胆,其它的部位全部保留,连鳞片也没有打,就砍段泡油,用油浸至黄香后,再用适量的姜葱焗。
因为河鲤长年随河水漂流之故,所以它的鱼肠是没有淤泥的“白肠”。那近半斤的鱼肠,雷晓飞当然也就不放过了,用来煎蛋。
这顿以河鲜为主的野餐,不要说那几个没有见过世面的附近村子的负责人了,就是洪七公、张真人、胡医师这几位资深的食家,也前所未见。以致人人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瞬间就消灭了雷小哥半天的劳动成果。
第655章 故地追思
踏足故土的第二天,雷晓飞开始了对他这个前世的故乡,进行全面的变革。
经过了解后,雷晓飞知道了潭江一直至到他前世市区的这近三十公里的地段,村子和人口都不多,他就准备把这个地段组建成一个镇。因为这里傍着大江,雷晓飞就给这个镇起名叫大江镇。镇下面辖三个管区,管区下面辖若干个乡。
当天,雷晓飞就以这路段的中间处为点,尽可能地召集他准备建镇的范围内的村子负责人,商议变革工作。
由于古时的交通落后,直到了召集的第二天,才陆续到来了七十多条村的负责人,据雷晓飞向先到的那些负责人了解,他准备建镇的这一带,起码有一百多条村。
雷晓飞也就没有再等,展开了他的组建行政工作,他先按照在座的村负责人的口述,画出了这一带的行政区域图,然后按各村所在的位置,组建乡和管区,再让各处的村负责人,民主选举出各行政区域的负责人。
定好了行政架构后和选举出了负责人后,雷晓飞就推行他的合作社生产模式,让各行政区域的负责人回去组织青壮,准备开荒大战。
番山墟那边已经按照雷晓飞的要求,把筹集的农具和铁资源陆续送来。雷晓飞就兵分三路,一路由周学士父女带队,创建农具社,保证生产工具的正常运作;一路由洪彪和石头带队进行开荒大战;一路自己亲自负责,全面统筹。
雷晓飞这段时间的工作,足可以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来形容。白天,他骑马在这个变革的区域内不停巡察,遇到问题就当即解决。同时,每到一处,他都充分了解、视察当地的地形地貌,再根据当地的实际,布置开荒、挖塘、修建水利等工作。
因为雷晓飞清楚前世时,这些地方的特产,所以,他就因地制宜,按照他的印象,去布置这些地方的种植。
晚上,雷晓飞也没有固定在哪睡觉,他有规划地在这个变革的区域内,利用晚上的闲暇时间,轮着给每个管辖区域的负责人上课,传授他们行政管理与一些农业的知识。
雷晓飞见到了这一带的人都还住茅屋,就把自己那做泥砖的技术,也传授了下去。并亲自动手,做了一间样板房,让人们参观、学建。同时,雷晓飞还让人利用开荒、挖鱼塘挖出来的泥做泥砖,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