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页

东林党在朝中的势力,依然相当大,但那是对于百官们来说,在建立巨大军功的朱由检面前,他们还不敢放肆。

再说,从施府的确查抄了数额惊人的财产,施凤来贪墨可谓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这时候为了施凤来向朱由检求情,搞不好就会惹祸上身。

大臣们逐渐明白了朱由检的手段。

司法院很快就对施凤来贪墨一案,进行了宣判:施凤来因为贪墨数额特别巨大,斩立决,家人流放岭北省,所有财产全部没入国库。

施凤来的案子还牵涉到许多朝中的官员,但朱由检不愿牵连太广,让朝政处于真空的状况,而且很多都是朱由检登基之前发生的事情,司法院也就没有再行立案,但朱由检将案件涉及到的大臣们,召集至乾清宫,狠狠训斥了一顿。

再次召开朝会的时候,国防院院长李春烨又一次提请朝堂讨论军事改革草案,由于其中的三条已经获得朝堂通过,朱由检只让大臣们再次讨论军人封爵的事。

大臣们都是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话,那意思很明显,反对最激烈的人,现在已经是阴阳两隔了,谁还愿意向枪口上撞?但我们不支持你的政策,你要是愿意,就唱你的独角戏好了。

半晌无人应答,黄立极提出折中的方案:“陛下,臣建议,既然军人可以按照军功,授予一定的爵位,那么文臣如果能为国立功,或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特别的贡献,也可以封爵。”

朱由检赞叹,黄立极不愧为良相,“黄爱卿说得不错,既然是封爵,文臣应该也有份,只要他们能为国立功,无论是守土、开疆,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大明做出杰出的贡献,都可以封爵。”

大明原来就有爵位制,只不过以前只有公、侯、伯三等爵位,爵位人数偏少,除了宗室,能获得封爵的文臣,真是凤毛麟角,大臣们想要封爵,实在是难。

现在朱由检同意了黄立极的建议,将五等爵位推广到文臣,那文臣封爵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

李春烨、阎鸣泰、秦永年、曹文诏等国防院的人,首先表达了对朱由检的支持,他们并不反对文臣封爵,只要不影响军人封爵就行。

随后,乔允升、唐济世、毕自严等人也表示了支持意见。

在他们的带动下,大臣们一致支持朱由检和国防院的军改草案。

虽然有少数人还是准备反对,但朝堂通过这项改革,已是不可逆转,他们再也不会像施凤来那样,与皇帝硬杠了。

第二次军事改革的四项内容,全部在朝堂获得通过,虽然朱由检用清查贪墨的方式,逼迫大臣们同意这项方案,有点胜之不武,但朱由检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