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这是我们用于地质勘探和工程的钻孔钎探。”
“要!”
“这是我们大唐特产食品,煎饼果子,加鸡蛋的,来一套吗?”
“要!”
杂七杂八的各种设备加在一块,最后英国人发现,这些设备的总价值已经达到220万英镑了,超过了他们出售鲁伯特领地所得的金额,不过罗宾逊也不担心。这些设备有一些本身就是英国的大资本家们摆脱采购的,比如钢铁大亨们希望得到新的冶铁设备,而有些有钱人则希望投资铁路,这些都能够直接变现,最后甚至为大英政府带来一些收入。
而最后,也可能是罗宾逊采购中最重要的,那就是有关军事的采购协议了。英国人已经能够制造性能类似sc-2的步枪,而且有了大唐的新加工设备之后,肯定能够自己量产出类似的武器。英国最需要的是能够保护自己海权和贸易的蒸汽铁甲战舰。
法国人买的荣耀级巡洋舰,价格高达五百万唐元,这显然是英国人没办法接受的,但是法国人跟唐人谈的改装合同,倒比较可取。英国手上也有不少的风帆战舰,经过改装之后形成的战斗力,跟法国战舰不会有什么区别。法国海军要了三十艘蒸汽铁甲护卫舰的改装,英国人更加彻底,为了保证自己的海权,直接要求了50艘的战舰改造。这其中包括了十艘三千吨以上的蒸汽铁甲巡洋舰,以及四十艘的蒸汽铁甲护卫舰,改造完成后,英国皇家海军也准备放弃风帆战舰,全面使用蒸汽铁甲舰。
英国人还提出,所有的改装必须在英国本土完成,所有改装所需的蒸汽机、零部件以及火炮等,由大唐提供,大唐的工程师在英国指挥英国船工完成。船舰所用的装甲,由大唐工程师出具标准,在英国建造。即便如此,五十艘风帆战舰的总改装费用也达到了1200万唐元之多,不考虑大唐工程师出国公干之类的成本,仅蒸汽机、武器等物料成本,差不多也就二百多万唐元。注意,这个价格还是标价而不是真正的生产成本。
第373章 殖民大洋洲
英国带来的超大订单,进一步催动了大唐内部工业的生产。大唐现在正处于一个满负荷的生产状况,国政院的统计发现此时的国内对工业品的需求,甚至比战争时期更大。每个月近十万甚至超过十万的移民来到西海岸,他们的安置都是巨大的问题。这也催生了大唐国内建材业的火爆,大量的水泥和钢筋被运往工地,砖窑也不断地在扩建中。
好在大唐政府手中的资金是极为充足的,而且能够快速地将其转换成投资。另外新移民带来了庞大的新劳动力,虽然他们中大都文化水平有限,无法从事什么太过艰难的工作,但简单重复性劳动他们还都是能胜任的。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工矿上的矿工,还有大批的建筑工人,他们都是前脚刚到大唐本土,后脚就开始在工程师的指挥下开始为之后的移民盖房子。一些机械厂没法像建筑公司和矿业公司一样快速地增加自己的劳动力,他们往往需要培训员工数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够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人。他们的人员增长,和整个行业的扩张,都是细水长流型的。
一批批的城市出现在了珈州、冈州和卑诗州,往往令人惊奇的是,一个月前这里还是荒无人烟,一个月后这里便出现了一座有着成千上万居民的城镇。
工厂的劳动力得到保证后,产品的产出量也显著提高了。满足国内的需求是一个方面,但由于量比较大,仍需要靠着国际市场来消化。显然英国这次的采购就是瞌睡送枕头了,也不仅仅是英国,现在很多欧洲国家都认识到新技术带来的重大优势,从西班牙到意大利,都有人接洽大唐安置在法国的工商业办事处,希望采购大唐的机器。甚至还出现了一部分人,将自己的问题带到那里,询问唐人是否已经解决了,能不能买到解决的方案。
包括什么效率更高的织布机,效率更高的矿石粉碎机,甚至是抽水马桶。
殖民是一个相当花钱的事情,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大唐是自己掏钱拉来移民,而且还为移民提供工作和住宅。跟欧洲那种因为混不下去,借钱出海殖民,或者因为宗教矛盾被人迫害出海的移民,是大为不同的。不过也正因为大唐的移民模式,使得大唐能够在数年之内完成别的欧洲国家一百年的移民规模。同时他们将移民都有计划地安置在经济的链条内,更壮大了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