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南也点头道:“我也赞同这种观点,十来年倒说不准,但是现在还不成熟是真的。一方面我们通过经济渗透,在大清攫取了可观的利益,我们吸附在清国身上吸血,也是我们能够支撑不断新移民涌入建设我们国家的主要条件之一。而且我认为当前对大清自然经济的瓦解还不够充分,而且我们的思想还没有有效扩展起来,只有当我们的观念普及开来,我们的国家才更容易被人接受。”
赵大岭笑道:“可是我看着,这清人都争先恐后要当我们唐人啊,前几年上海还在敞开了接收外地人入籍,现在基本上全都装船送走到我们本土了啊。”
白南也是颇为无奈,道:“上海毕竟狭小一隅,空间太小,我们单纯靠工商业,很难在这里容纳太多的人口,之前已然出现街头各种没有工作的劳动力扰乱治安的情况,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所以我们不得不进行重新的规划,一方面增多本地企业,并扩招工人,另一方面也只能停下了入籍上海的程序,将大部分来到上海的移民送到本土。”
“理解啊,八年这里就变成了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洛杉矶人口都没有这么多。”赵大岭感慨道。
此时的上海已经彻底成为了东方魔都,不仅拥有发达的工业和商业,而且灯红酒绿,并成为了首屈一指的销金窟。唐人在思想和观念上更超前,娱乐和服务业领域更是过人,虽然上海随大唐法令禁止卖淫产业,不过还是有不少人搞擦边球,各路夜总会、洗浴中心齐齐上阵,而且大多是有清国资本开设的。除了这些外,餐饮、旅游这些也是格外发达。更不要说这里有着电影院、球场以及各种常见的文体娱乐设施,很多清国的有钱人都喜欢来上海风光一下娱乐一下。这个是不可能避免的事情,即便上海市政乃至总督府都没有在这方面有布局或者规划,但是大唐毕竟也是市场经济,商人们很快就上马了各种娱乐业,政府部门也只能竭力进行规范。
当年早入籍上海的那批商人,现在基本上都混得非常好,甚至一些如刘南浔、徐有财等一些商贾,已经积累出了万贯家财,身家不下数百万唐元,名动一方。有大唐身份的商人更加从容,遇事会有唐人政府解决,而且联络其他海外领和本土的生意也更容易。在上海本地入籍受限以后,不知道有多少想要走关系走门路来拿一个大唐上海市身份证,都拿不到一张。
白南说道:“我们其实还不敢很放开上海的工业,定位上我们这里还是以金融和商贸城市为主的。可是头三年一些开起来的当地企业赚钱赚得不少,很多人都眼红了,有些是从本土过来的,有些则是入籍进来的,我们还有创业项目,结果他们一个个挥舞着大额存单就来了,小到巴氏消毒的瓶装奶,大到远洋商船的造船厂,他们是真敢投资啊,现在工商部门案头上的工业用地申请以及各种执照的申请,看上去都吓人。特别是那些搞包销的,靠着卖咱们的商货赚了钱,见了咱们本土来的那些私人老板怎么赚钱,攀了关系之后学得特快,都赶着要开工厂。上海市今年四月份的工业用地审批额已经用完了,跑到我这里希望再放开一部分。我原本还是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过考虑到我们还是需要这批原始的民族资本随后将工业扩展到全国去,还是尽可能地支持了。我们也比较注意跟清国地方官府沟通,在除上海以外的地方开设工厂。不过风险还是比在上海开设更大,毕竟我们有着更好的氛围和管理,区位优势摆在这里了。”
第427章 国之强
上海的发展只是这些年来大唐共和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大唐本土,数百个城市从有到无,慢慢成长起来,这几年就算是大唐内地的峦州和源州等一些地方,都出现了人口数千上万的城市。甚至大唐还利用铁路线,将殖民点扩张到了西班牙的新墨西哥地区。
由于人口几乎是空前绝后地快速增长,大唐的经济总量也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此时的大唐经济总量,甚至比这颗星球上除她之外的所有国家总和还要更大。虽然本土的一千万人口中,由于移民素质问题,大部分都从事比较基础的行业,在高端领域大唐还未能做到厚积薄发,像是代表国家国力的一些重型装备制造之类的产业,这几年内扩张有限。而且随着发展,大唐国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地域性差异,洛杉矶居民收入水平高,物价水平也比较高,各类建设齐全,已经有了后小康时代向发达国家社会转变的样子。而不少新移民所在的城镇和地区,也就仅仅是介于温饱和小康之间,其居民收入不足洛杉矶人的一半。
为了容纳大量人口,大唐这些年开辟了大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区。诸如纺织皮革服装、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家具制造、文体玩具和小商品制造行业,由于能够容纳大量劳动力,所以成为了大唐经济的一个主力板块。这也是没法避免的事情,不过早期移民和子女接受教育,已经逐渐成才,可以胜任一些更加技术性的工作,所以大唐本身的重工业、科研产业的发展也不可谓不迅速,只不过相比几乎是指数爆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显得有些小了。
倒是这个时代现在本身主要的工业也就是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大量的纺织和日用商品的生产,使得大唐能够向海外市场提供巨量的出口商品。这些出口商品,已经占领了远东大部分的市场,赚取了不菲的利润,甚至在欧洲也把一些列强国家打得溃不成军,使用各种方法限制大唐商品的进口,同时扶植本国工业。
疯狂的海外贸易也使得大唐的外贸分量越来越重,到1788年,进出口贸易的总值已经占大唐经济总量的六成之多。同时得益于大唐的国家制度和体制,大唐国家财政收入也扩张到了一个令人惊愕的程度。1787年大唐财政总收入达59亿唐元,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的财政收入最多只能占大唐的一个零头。
不过财政收入虽多,支出也是巨大的,甚至还略显紧张,由于每年上百万移民进入北美本土,再加上本国超高的出生率,大唐不得不无限制地投入资本到建设中。这一时期大唐共和国建立的城市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从城市建筑的布局,到拥有多少人口,开设多少学校和医院,有哪些国有工厂和公司。乃至于后来人们传一个段子,一个来自卑诗州的人前往彭州去公干,居然发现自己来到的城市跟家乡是一模一样的,他不需要地图都可以自如地在此生活。
虽然这有些夸张,但也不会脱离现实太多。因为大唐确实有着十几个固定的城市建设模板,工程人员就根据这个模板去建设城市,所有的东西都是规划好了的,这样上马比较快。所以这一时期的城市几乎没有任何特色,千篇一律,直到十多年后才开始慢慢异化出自己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