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

冯子期顺着他的手指看去,摇摇摆摆的走了过去,双手将要按到案板时猛然顿住,他又向着旁边走去,一路上碰到的厨师莫不小心翼翼的给他让路。

待他走到了水槽前,苏曼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洗手去了。

她在心底给这个不知名的邋遢厨师的分数又拔高了些,明明连意识都几乎失去,却还记得厨师本能,可见他清醒的时候,是一位多么强大的厨师。

冯子期洗完手,又晃晃悠悠的到了案板前,苏曼屏住呼吸,从刚才二厨和服务生的话里,她也猜出了大概,应是一对八十岁的老夫妇到粥店里庆生,老先生想为老太太点一份长寿面。

一般来说,特色饭店只提供特定的餐饮,如果客人点了餐单之外的,饭店是不会供应的,比如跑到火锅店,却非要点上一份烤羊腿,那就纯属为难人了。

像是粥店里供应的主食就是没有面条的,只有饼或者带馅的包子烧卖一类,为的是和粥相配。

但是有时候客人们点一些并不难做的,又有情可原的,饭店也会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

厨房里静寂无声,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冯子期的两只手上,他随手在旁边的面盆里抓了两把,在案板上堆出了一个冒尖的面粉堆,大手成拳,在面堆里一推一转,面粉堆就成了一个火山的模样,山峰的山顶部分成了一个凹陷。

接着他接过旁边二厨递过来的温水,在火山口随手一扬,另外一只手已经忙活了起来,两只大手来回抓揉,而原本散逸的面粉也成了乖乖听话的士兵,随着他的心意揉捏。

面团搓好后,被他放置一旁,他本人则再次懒洋洋的回到了角落里,高大的身体往后一靠,整个人登时缩小不见。

不时有人向着面团瞄上一眼,这是做面食的必须过程,因为单靠揉搓是无法令蛋白质和水更好的结合的,时间却可以,这样可以增加面食的柔韧性。

时间大概过去了三十分钟,冯子期一跃而起,到了面团旁边,两只大手再次忙碌起来。

做面条有几种常见手法,可以擀制成一大块面皮,再层层的叠起来,用刀切成粗细均一的面条,平时说的手擀面就是这样做的;也可以做一个大面团,单手架在肩膀上,手里拿着削尖的竹片,一片片的片下来,就成了著名的刀削面。

其中,最考验厨师技术的,还是完全靠手抻和拉的制作方法,这种手法制作出来的面条,都十分的有名,像是开遍全国的兰州拉面,以及同样有名的龙须面,都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其中龙须面几乎成了衡量面点厨师水准的标准,把一根面拉长到双臂极限,对扣,再次抻拉,如此反复,要拉上14扣,一共16384根面条才算合格,而优秀的厨师能够拉出20扣,足足上百万根面条。

冯子期制作这碗寿面用的就是抻拉的手法,那一团面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随着他双手的闭合不断地跳跃舞动,场景动人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