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宋时[校对版] 一剑封喉 2840 字 2022-10-21

庞太师见众人这般赏识这位善才,也是高兴,又命人打赏许多,打发这艺人下去了。

善才立场,庞太师却不再提此番饮宴的主题,又是几轮酒之后,便好生送了众人离去,只留下了几名门生弟子。

原来先前庞太师说起这位善才时,曾有一句“这位却是皇上都不曾见得的人物”,语中暗含了对赵祯的些许不敬之意。像大宋这等家天下的王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五伦纲常最是要紧,朝臣却是一言一行都应谨遵本分,万万不当僭越的,否则轻则受圣上斥责,重则贬官抄家也有。庞太师当朝一品,权倾朝野,仅凭这一句却不能抓其话柄,却还是又人面露了别样神色,都叫他尽收眼底。现在留下的几人,却都是庞太师弟子门生,先前听了那句之后神色如常,甚至露出些许兴奋不臣之意的。

像庞吉太师这等身为重臣,把握人心却是必修的功课,看人一眼一准,也当得起一句“人老奸,马老滑”,当真是老奸巨猾的人物,趁着众人心存疑惑,又饮了几杯酒的关头,一句话就从众人神色中挑选出了可堪使用之人,真得了所谓“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的老话精髓,一身手段使用得淋漓尽致。

众人身为庞太师弟子门生,对他留下自己心里也多少有些考量,这些年里也曾见过庞太师使用这种手段筛选亲信,却都暗自在猜测太师此次又有何等大事交于自己去做。

庞太师送走了一应同僚,着人关了府邸大门,将几名门生弟子引进书房,又自有人奉上瓜果茶水,众人得了太师的意思,分两列坐在书房之中,却是如在枢密院共议朝政一般,俱是十分严肃。

庞太师看着这一众门生,心下也是感慨。他身居太师之位多年,也有不少亲自提拔的门生弟子,每每借着一届科举开考,都有不少人在成为天子门生的同时也成了太师门生。只是庞太师应对科举与别人有些不同,从不在科举中党同伐异,向来都是十分公允,又从中挑选文才武功俱佳之辈,尝试拉拢,这些年来也只得了几个真正志同道合,亲如父子的门生。而庞太师身为太师,也十分知晓朝中门道,将一应心腹门生安排在了二府三司之中,借着他们的位置来弥补自己宰相之位被削弱的全力,经营多年,这才有如今权倾朝野的气象。至于那些中举后未入庞太师法眼的人物,却是要么远放,要么赋闲,偶有几个身居高位的,也是备受排挤,终日惶惶以度。

现在书房中这几人,既有东西两府的要人,也有虽地位不高,却身在要职的人物。

庞太师要几人坐下,又自顾端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眼见几人都是一脸期待,没有丝毫怯懦神情,这才将白天收到传国玉玺地图一事缓缓说出,隐去了送来绣帛那人性命,又看众人反应。

饶是这几人都是庞太师得意门生,听得这等消息却也大吃一惊,都有些失了镇定,一时沉思。众人一早知道庞太师有些不臣之心,只是如今赵祯治国有方,天下安泰,若要改朝换代却是一不顺民意,二不合礼法。可如今太师得了传国玉玺的消息,一旦寻获,就在法统上占了上风,秉承了自始皇帝开国以来代代相传的正统法理,随后他只需借着太师之尊,稍微伸手搅动天下,便能汇聚大势于己身,或有一线问鼎中原的机会。

庞太师见众人一番震惊之后勉强克制了自己,满意一笑,又详细说起这传国玉玺的意义,同时转身去拿放在暗格之中的绣帛。只是庞太师还未伸手,就听见一名门生暴喝道:“太师,小心!”

第四章 妆成秋娘妒

庞太师动作一滞,也知道有了不妥之处,便收回手,转头看着那名出声的门生。

那人名叫莫之代,三十不足的年纪,身材高大,面相刚毅,却是庞太师门下一名不可多得的武将,年纪轻轻便立下赫赫战功,得庞太师提拔身居枢密院十二房要职的才俊,最是忠心不过的。

庞太师听了莫之代先前暴喝,转头看向他,却见那莫之代起身盯着窗外,虽未携带兵器,却是摆出了对敌的架势。太师当下知道只怕事情有变,却是有人趁着今夜府邸热闹混了进来,只怕方才还在屋外偷听。

莫之代见庞太师看来,并不说话,也不顾僭越,朝太师打了个手势。太师当下明了,取下腰间一个半指大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向。这哨子虽小,一经吹动却是发出了极其尖锐的响声,顿时惊动了整个太师府,无数府兵暗卫从各处蜂拥而来,一面分派人手搜寻四方,一面就有亲信闯入了书房之中,一脸警惕地看着在座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