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太师见人来,便吩咐他们仔细搜寻府邸,又叫人传出话去,说自己见了此刻,一时太师府内乱作一片,连着整个外城都被兵丁站满,无尽喧哗,四下搜寻着太师所说那刺客。
众人一时惶惶,都自在书房内不敢乱动,几名武官更是将太师护在中间,连太师府的暗卫都不得靠近,只怕出了内奸。怕是有半个时辰过去,才有暗卫首领进来回报,说确实见了一行踪鬼祟之人,身着夜行黑衣朝城外跑去,此刻正有数百名兵丁好手尾随其后,全力抓捕。
莫之代发现刺客,自然是大功一件,庞太师也对他愈发刮目相看。此刻整个外城乱作一片,各路兵丁四下搜寻着那刺客,太师府中的书房却是最安全不过的,众人也就放心下来。庞太师依旧屏退了人手,只着他们仔细严守着,依旧在书房中与众人说事。
几人又自落座,庞太师大赞莫之代警觉机敏,此次更是立了大功,有意赏赐便开口问他。莫之代起身推辞,直说保护太师乃是本分,不敢要赏。这会儿气氛轻松下来,旁边一位武官便拍了拍莫之代的肩膀,打趣道:“老师有意赏赐你,你却替老师这般节省。先前你不是盯着那善才许久么,怎么求老师全了你这段姻缘?”一语说毕,几人都是哄笑,又带着某种暧昧神色看向莫之代。
这莫之代乃是天纵的奇才,十几岁便在武科场上展露了头角,靠向了庞太师一门,外放多年,也立了不少功劳,更是庞太师的左膀右臂,真正心腹。只是这莫之代年少英雄,却一向内宅不安。早年他曾受太师安排,娶了太师家的一个美貌女婢作侍妾,只可惜那侍妾命薄,过门不几日就暴毙。众人系地下都传言莫之代年少威猛,房事太过,累死了那侍妾,也将其作为一个丑事玩笑流传。只是莫之代是庞太师门生,一般人也不敢与他开这等玩笑,也只有身份地位相仿的几人敢这样说。
莫之代闻言脸色一冷,斜眼看了打趣那人,一股冰冷杀意流露,直叫那人打了个寒颤。随后,莫之代又向太师说道:“早先我看那善才,总觉得有些不妥,还请太师留意则个。”
庞太师闻言也是一想,却不觉得那善才有何不妥。原本这人就是自幼卖进教坊的,一应身世俱是清白,并不叫人有什么疑心。只是既然莫之代说起,庞太师也就暗自留心,只待随后着人再仔细彻查一番就是。
随后,庞太师又与几人详细说起这记载传国玉玺所在的绣帛之事。在座几人都是他的得意门生,无论寻找玉玺还是随后之事,都需要几人协同出力。几人自是应允,言语间也十分大逆不道,直称庞太师乃千古罕有的贤人,若能助太师成事,也是几人的一份福报。
庞太师自十分满意,又安排了太学中的两人,要他们寻些稳妥的人物,将绣帛中的隐语拆做几句,叫人看看,寻一个破解的思路法子出来。至于几名武将,此刻却是不需要他们帮忙,只是提前与他们打个招呼,届时行事也有些准备。
此事说毕,庞太师又说起大宋与西夏的战事。原本这等国事,本不该在枢密院之外讨论,只是庞太师掌控枢密院,在座众人也有不少是身处其中的,也自能够说上些许。
虽后世将庞吉说作个一无是处的奸佞之辈,不过实事求是地讲,仁宗皇帝治下的一朝太师,却也不会是那等庸碌无为之辈。庞太师虽借着四方战事发展势力,打压异己,不过对西夏还是十分上心,也不敢叫西夏人打进大宋腹地,一应都全力对抗,暗中也在寻求和解。
自从景佑五年,西夏首领李元昊自立称王之后,大宋与西夏战事就一直没有中断。去年六月,赵祯更是下旨褫夺了李元昊的一应封号,派下大军与其对峙。只是大宋重文轻武,兵权虽集于赵氏一身,朝中却没有多少骁勇善战的人物,真宗与北辽征战之时,竟是有许多文人被派上战场做统帅,更被北辽萧太后一名女子打得溃不成军。如今朝里,有能力带兵打仗的将军,出了还在四方统计禁军的少数几位,也只有庞太师座下的几名武官门生。
此番西夏战事吃紧,庞太师也准备再派几名门人前去,那位年轻将领莫之代就是其中之一。只是庞太师虽不欲西夏胜了大宋,却也不想大宋就此将西夏灭国,中间多有算计,却不能在枢密院中与众人说出,只得在此跟几人商量。
莫之代自是赞同庞太师的意思,更言要为太师赴死,自请领兵驻守大宋边防。庞太师十分满意,对他说道:“此番战事,你自然是要去的。只是边防驻军,与你仕途不利,无论战胜战败,都有诸多后患麻烦。我有意派你驻守兰州,离那前线西宁一州之隔,做个后手防备,也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莫之代又谢太师赏识提拔,再表了决心。在座众人中虽还有武官,却也不觉得心有不平。毕竟这西夏战事纷扰复杂,不仅事关大宋边防稳定,更与朝廷里几方都有诸多牵涉,稍有不慎,死生危局不说,更是隐隐干系仕途;几人都是有军功在身的,却不欲与莫之代争这点功劳,也自向其道喜,又当着太师的面承诺会提供一应方便。
庞太师看着莫之代,又觉得愈发喜欢。他门生众多,这等忠心的却也只有几个。想他以一朝太师之位,将尊去相处一众门生,却还有人不识抬举,位居高位之后隐隐与他作对,暗地里还勾结些江湖野人,处处寻些麻烦与他,也叫他暗恨不已。两相比较,这莫之代却是难得的忠义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