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页

骑兵这一块,同样也是短板。成立骑兵旅时,是以原骑兵营残余百余兵加上苏纳手下满州兵为骨干,调入平南和靖南藩下、绿营的一些降兵这才勉强成立了一旅,内中真正有能称之为骑兵的不会超过五百。成军以来,骑兵旅虽然加大了训练量,可是让那些并不会骑马的士兵短期内就成为马上精兵,显然是无法做到的。在对抗清军骑兵的几次战斗,太平军的骑兵明显落了下风。

苏纳在黄冈岭的一战,以八百多骑兵对战四百多蒙古兵,却折了百余兵被迫后撤;北山村一战,骑兵旅全旅出动,虽将蒙古兵击退,可斩杀不过两百余人,自身伤亡却有四百多;邵成国率部配合第二镇于世忠部驱逐监视陆丰4个牛录蒙古兵时,骑兵的表现也不佳,若不是于世忠按戚家军战法训练出来的那旅兵表现英雄,恐怕都不能逐走蒙古兵;济度大军攻陆丰时,邵成国为了牵制清军,率部猛攻济度中军,被分兵出来的蒙古骑兵拦住,双方一个对冲,邵成国部就伤亡一半,阵亡足有六百余人。

现在骑兵旅3个营都打残,北线苏纳手下还有300多人,南线邵成国手下也只剩500多人,加一块不过一营编制。而据来降的归德总兵刘忠和南阳总兵张超交待,碣石卫的蒙古骑兵有3000到3500之间,满州前营锋残兵百余,外加济度的卫队和满州将校手下的戈什哈亲兵,约摸不到千人。就算不计满州兵,光是这三千多蒙古骑兵在战场上摆开来也能重创太平军,况还有那些满州兵。

这一仗周士相打得就是困,活活困死清军,活活饿死清军,在清军还有口气前,他是绝不会冒险攻打碣石卫的。他给各部下了严令,绝不许出一兵一卒,他也是打定主意要困饿死那几千满州兵和蒙古兵,不要俘虏。

现在南线成功劝降了一个蒙古佐领加几百蒙古兵触动了周士相,他慎重考虑了董常清的意见,觉得此策大好,若能让那些蒙古兵集体投降,对于太平军的助力相当大。

解决济度以后,周士相有两个选择,一是西进广西解西南之危,将永历从云南救到广东,从而可以取代李定国成为拥明的主导,将大明旗帜继续打下去;二是不管西南战事,也不管永历,径直从潮州北上攻打福建、浙江,配合郑成功的南京之役。

两个选择说不得谁更好一些,北攻闽浙固然可以趁清军兵力空虚长驱直入,若一切顺利,应当能和郑军会师南京城下,若是有可能,还能捡郑军的漏。周士相不知他所记得的国姓爷入长江其实是有两次,今年是第一次,却在舟山遇台风损失惨重被迫撤军,明年才是国姓爷真正入长江险些夺取南京的时间。

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周士相当然是希望能去南京捡郑成功的漏,若南京从太平军手中恢复,他周士相的大名将远超李定国、郑成功,成为南明的擎天之柱,为天下复明人士所仰望,所拥戴,所支持。可与之对等的却是西南数省的沦陷,是大明天子的逃国,是晋王李定国的落寞,是无数大西军将士的绝望。

若仅仅如此,周士相还不担心,没了朱由榔,他还有唐王。永历不肯与大明同殉,唐王却能!隆武殉了国,绍武殉了国,最后一任唐王同样在台山坚持抗清,他哪里也没去,始终呆在广东。周士相相信,他真要推唐王监国,在永历弃国的前提下,天下拥明势力不可能反对。他担心的是如何面对平定了西南的数十万清军转向东南。

第455章 时间

清军入滇兵马分三路,又有信郡王多尼所率满蒙大军为统,算上随军民夫的话,总兵力不下三十余万,乃是满清的最大机动兵团,也是最为精锐的一支兵团。其中原为明朝边军的甘陕绿营更是强将倍出,如张勇、赵良栋、孙思克、王进宝四人便是其中翘楚人物。

若西南如原本时空一样,那么清军不但全数占领云贵,也将获得不下十万之众的大西军降兵,如此一来,西南清军总兵力就将达到四十万众。若周士相选择北攻浙闽,坐视西南败亡,即便太平军如有神助般突破福建、浙江进抵南京城下,也只是一支面临几十万清军四面合围的孤军,老巢广东也将在旦夕之间被广西方向来攻的清军占领。

太平军虽降兵众多,可广东子弟依旧占了四成,降兵中的汉军家眷也都在广州,广东若是丢失,对于太平军的军心而言无疑是重创,甚至于能就此瓦解这支依靠强力形成的军队。

北攻浙闽显然不可取,周士相绝不能坐视西南被灭,哪怕永历依旧弃国,他也要保住李定国,让晋王牵制西南清军,从而让太平军有更多时间发展,也让他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被迫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