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回答问题的是查传椆,作为金镛的儿子,今天他难得媒体面前主动了一次,“作为纪录片的制作人之一,我对影片的质量是很有信心的,刚才林先生也提到了,这部影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拍摄技术,这已经保证了我们在技术层面的领先;而从内容方面,我相信大家看过这部纪录片都应该有明显的感觉,这并不是一部单纯介绍美食的纪录片,美食之外,我们更注重的是人文内涵的表达。当然外国观众可能感受不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至少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而散居在海外的华人,如果看到了这部纪录片,我相信一定会有非常独特的感受。”
……
英国伦敦,一家还没有到开业时间的酒吧,60多岁的华人老板独自坐在吧台前,对面橱柜里的电视机正在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
但看到片中陕北老汉拉着自家做的黄馍馍,骑一个半小时到县城里去卖的画面的时候,电视机前的华人老板眼角不禁有些湿润。
电视画面中蒸笼冒着腾腾热气的糜子面馒头,让他想起了自己年幼时最常吃的就是这样的食物,如今离开故土已经40多年,隔着电视,他仿佛又闻到了那股熟悉的味道。
加拿大温哥华,一个表情安详的老妇人靠在摇椅上,窗外正下着茫茫的大雪,她腿上盖着一条毯子,坐在壁炉边,眼睛却一直盯着电视画面。
纪录片中四代同堂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糕的场景,让老妇人想起了年幼时候家中的情形,时隔了半个多世纪,当年很多的人和事情她都已经记不清,却唯独念念不忘年糕的滋味,因为那是家人在一起团聚时候的味道。
美国芝加哥,一位三十来岁的华人餐馆主厨,正在厨房里切菜,当电视里出现一副让他无比熟悉亲切的画面时,他正在切菜的手不由得停了下来。
东北人做酱的画面,让他想起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双亲,当初带着妻女义无反顾地来到美国闯荡,到了这边才发现美国也不是天堂,闯荡这么多年,突然发现自己开始想家了。
类似的场景,在全球各地有华人聚居的地方不断地上演着,每一个看过这部纪录片的华人,都会被里面的内容掀起了潜藏于内心的、久远的记忆。
远离故土,总有些滋味是再也品尝不到,食物的味道,实际上也是一种乡愁。
【舌尖上的中国】并不是以记录片惯用的讲述角度展开,而是剑走偏锋,从乡情里找灵感,从故事中求共鸣,而不是单纯讲食物本身。而恰恰是这乡情,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正好触碰到了海外华人内心最柔软的情感。
在华人世界里,故土乡情永远是最容易打动人的东西。
【舌尖上的中国】在海外播出之后,立刻在华人世界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台湾开播之后,更是引发了一轮回大陆探亲的热潮。
本来大陆政府找林宥伦拍这部纪录片,是希望能够通过这部纪录片来真实反应中国人的生存现状,扭转国际社会长久以来对中国的种种错误的认识,而【舌尖上的中国】也确实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在海外纪录片市场里,美食旅游类节目一直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舌尖上的中国】借用美食讲述百味人生,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来讨论一个国家的变迁,成功避开了政治因素的阻隔,毫无阻碍地到达了海外观众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