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很多人觉得这部纪录片就是拍给海外华人看的时候,其实片中很多细节上的内容却已经照顾到了西方观众的感受。
就比如说很多环保意识比较强西方观众在看到挖松茸的时候,就在想这样会不会破坏生态,而影片接下来就马上告诉观众,挖松茸的人会小心的把坑埋上不破坏菌丝的生长。当观众看到渔民捕捞那么多迁徙来的鱼而怀疑不会破坏生态链的时候,旁白就会解释,当地的渔民用的渔网都一定要多大规格的网眼,这样只会捞走大鱼而留下小鱼,防止物种灭绝。
如此种种,即便是挑剔的西方媒体,也很少能够从这部纪录片里找到可以批评的内容,而随着纪录片的播出,各地华人街中餐馆的生意一下子变得火爆了起来。
在香港,【舌尖上的中国】从第二集开始,收视率一下子猛然上升,先是在午间时段冲突20%,放到第四集的时候最高收视率已经达到28%,第六集播出期间一度冲高到了32%,而最后一集结束时候,都还有近23%的收视率。
这样的收视表现,已经让很多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都相形见绌。
香港媒体见风使舵的功夫早就已经炉火纯青,自从林宥伦当众“发飙”怒骂媒体之后,香港报纸上的风向一夜之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等【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的收视率公布之后,一开始的质疑和嘲笑全都变成了肯定和赞扬,被林宥伦痛斥的那种无耻嘴脸,再一次被部分媒体淋漓尽致的演绎了出来。
当然在一片叫好声中,也不是没有人站出来对这部纪录片提出批评,有人就【舌尖上的中国】将从事着最艰苦、最危险、最廉价的农民与城市高档餐厅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描述得太过和谐,现实中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纪录片的导演刻意避开了社会贫富差距这样的敏感问题,使得整部纪录片在立场上缺乏足够的客观。
当然这种质疑声并没有能掀起太多的波澜,更多都觉得,一部讲述美食的纪录片,能够拍出这样的人文内涵已经很不错了,不必要再去苛求它去承载更多的现实问题。
第667章 让绯闻飞
香港街头的一间食肆,黄霑和张明敏手里的酒杯轻轻碰了一下。
张明敏干下一杯酒,咂咂嘴说,表情看上去有些愁闷。
黄霑已经往门口收银台处放着的那台电视瞥了一眼,刚刚电视上正在重播【舌尖上的中国】,这已经是无线第三次重播,据说收视率都还一直不错。
黄霑小饮了一口酒,看着张明敏问道:“怎么,你也被这部记录片引动乡愁了?”
张明敏放下酒杯,耸耸肩说道:“没有啊,我只是在感慨同人不同命。”
“这又是怎么个说法?”黄霑好奇地问。
“你还记不记得当年你帮我写的那首【我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