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味的赶追终究不靠谱,而且京华威胁论渐渐从幕后被摆到台面说,尤其以美利坚,更是鼓吹这么一个观点。

东海问题暂且不谈,光是南海问题就足够让京城的大佬们头疼,怕是到了太子派系掌权的时候,这个问题依然要被困扰着。

未来,有太多太多只能臆测不能彻底明悟的内政、邦交等问题需要处理,尤其是南海一些小国,自以为有着美利坚这等强国支持,再加上国内经济得到长促发展,那颗白眼狼的心估计又得蠢蠢欲动,甚至付诸于实践。

可是,到那时,真正交给太子派系掌权的京华,面对这些弹丸小国的挑衅,是否会因为决策上的失误而造成不好的影响,尽管这仗是打不起来的,可这不卑不亢甚至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发展中强国的气概,是否能够继续维系?

还有,谈了几十年的搞发展,到底何曾是个头,京华的现象就是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这延续了上千年之久的习俗,绝不是能轻易更改的,那么,如何能够在不犯错的前提下,继续不懈的朝着这个目标进军,如何不犯颠覆性的错误,这首先是京华大佬们需要操心的。

而操心的对象,就是这些还在成长中的红三代,这些即将在十年后渐渐掌权的太子派系。

可看看现在燕京党跟天海党这种官僚主义愈发严重,权利与财富的并驾齐驱更是不愿摆到明面上臆测,老一辈人本意是希望两个派系因为竞争而衍生发展、学习。可是,当进入九十年代,因为经济的带动,两党间的关系也渐渐变得有些暧昧了,尤其是帝陵掌权的那几年,更是让天海党跟燕京党,从良性竞争变得勾心斗角、你争我夺。

面对这种大环境,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朝堂之上,派系之中。如果长此以往,最终是否会在百年后衍生出多党政治,这谁也说不准。

毕竟时代在变,人在变,环境在变,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仿佛永恒般的主旨——有人的地方,就有着野心、争斗,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着贪婪、自私。

叶钧似乎有些体谅到了老一辈人的用心良苦,同时,他也体会到了帝陵、白文静等人的心思。

如果这一切成立,那么,最先要被开刀的,会是谁?

无疑,是目前有违他们观念、思想的那些人中的佼佼者,也就是说,年轻时就叛逆的帝陵,跟目前看似游手好闲不问政事的白文静。

他们会被撤权,或者说,燕京党跟天海党,处于主导地位的一些人、一些派系,会受到打压,这种打压绝非小打小闹,动辄就会有着彻底瓦解的可能。如此一来,身处这个旋涡中的这些人,怎么可能憋得住?

叶钧知道,他跟张娴暮,估摸着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因为他俩才是真正处在旋涡中的人,帝陵跟白文静不管从年纪、资历还是晋升的可能,都止步于红二代,真正的太子派系,却是他跟张娴暮这一代人。

换句话说,就是燕京党青少派跟天海党青少派,以及一些刚刚进入青壮派的人,比方说刘懿文、方文轩等人。

换做是以前,叶钧会觉得,他只是一个商人,能够置身事外。可是,现在他却惊出一身冷汗,原因无他,只因为他在京华的影响力,以及在天海党青少派的实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