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一个朝廷如果没有自己的造船技术,是极为可悲的。

所以朱慈烺决定全部由龙江船厂来造制海船,大不了就是多等一两个月。这个时间他还是等得起的。

这段时间朱慈烺很关心南京的物价,前不久朝廷惩治奸商平抑粮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这些日子粮价又有所上涨,虽然算在合理的区间内,却仍然让朱慈烺有些忧心。

湖广的问题一日不解决,南直隶的粮价便一日不能真的降下来。

而只要左良玉一日不死,湖广的问题就会一直悬在那里……

这是一个死结。

派刺客行刺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冒险,一旦不成功将会彻底逼反左良玉。

朱慈烺已经在湖广暗中布局,拉拢金声桓、马进忠等大将,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关头兵行险着。

他只期盼老天爷早些收了左良玉,细算一算,这厮的阳寿也快尽了吧?

朱慈烺的烦心事还不仅仅是这些。

近日在南直隶避难的一应藩王似商量好了一样纷纷上疏,请求就藩。

这些请求乍一听来合情合理。毕竟这些藩王原先的藩地已经被攻占,现在算是无家可归。而依照大明祖制,成年藩王是不能长期在京畿附近逗留的,必须去外地就藩。

可祖制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很坑。

朱元璋害怕他的子孙受苦,故而在制定藩王享受的待遇时定的很高。后来朱棣靖难削藩,藩王的军权被大大削减,但财权却是没有怎么砍。

藩王都有庄田,这些庄田都是免税的,所产足够王府使用。

虽说朱元璋规定藩王不能经商,但实际情况却是藩王纷纷找一个代理人站台,依靠王府背景把生意做大,甚至是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