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页

至于北面的可选择余地就更多了。

浙江、山东甚至天津都可以。

北面的海贸除了各省彼此之间贸易,最多的就是和日本通商。

之前这一部分海贸主要是被郑家垄断,朱慈烺决定插上一脚,以朝廷的名义跟日本方面进行交涉。

此举也是给郑芝龙提个醒,没有郑家朝廷也能够收取海税。

当然,就是把这些全加在一起,一年恐怕也收不到两三百万两。

毕竟朝廷在这方面刚刚起步,比不得从事这一行业十几年的郑家。

海贸比的就是渠道,朝廷除了在大义上占有优势,并没有太多拿的出手的东西。

但这件事必须尝试去做。因为你不做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就像水师一样,如果朱慈烺不命令龙江船厂倾尽全力赶造战船,登莱水师的班底又怎么搭的起来?

收海税见效快,但要达到巅峰郑家的水准恐怕没有个几年时间是很难的。

最让朱慈烺头疼的是矿税。

万历时曾经在各地设矿监,专门负责征收矿税的事宜。

由于矿监都是宫中走出来的内臣,对朝廷和皇帝十分忠心,朝廷每年还是能够收到一笔不菲的税银的。

但这妨碍了士大夫、东林党的利益,一直遭到文官阶层的口诛笔伐。

就因为收取矿税这件事,文官的吐沫星子都快喷到万历皇帝的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