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页

儒生们即将离开。

在场被那儒生死前痛骂的诸多学派的徒众们沉默不言,气氛有些沉闷。

墨家说,义即利也。

正如农家的义,代表着小农的利,那么别家的学说又代表着谁的利呢?

墨家又说,要一天下之义,那么将来天下之义,到底是哪个阶层的利呢?

假使人对自己的需求的追求就是人的本性,那么自己学派的义,又要以什么为主呢?

各个学派的主义,到底是站在哪边的?

儒生死前痛骂的话,将各个学派的义用最惨烈的、绕不开的人的需求狠狠地批判了一番。

天下有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笑之。

按那儒生死前的癫狂痛斥,似乎各家学派都有自己的漏洞和倾向。

要么,认可人性的需求,最大程度地发展生产,使得生产始终紧追人需求的增长。

要么,希望人人修心养性,依靠人的修心养性,弄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哪种需求是人应该有的;哪种需求是人不应该有的。

亦或者,两者结合。

没有第四条路可走。

许多人想,泗上的路,走的就一定对吗?

很多在场的别家学派的人心中有了疑惑,泗上墨家评断天下是否大利的标准,总结起来只是生产是否提升、天下的财富总和是否增加、大多数人是否得利、人口是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