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页

而唐朝时的长沙窑,烧出来的瓷器,就是专门海路出口的,唐朝时的海商已经很发达了。

所以,宋朝发达的航海商业,其实也是继承了唐朝的底子。两者是承前启后的关系,宋朝决不是没有前因,就一下子莫名其妙的成为航海强国,那其实之前就已经有传承下来的。

再跟大家说一个小知识,水密舱技术,也就是李毅打算弄的这个东西,贞观年间虽然还没有出现,但是在唐高宗时期出现了这个技术以后,由中国航海前往大食乃至非洲沿岸城市,已由过去的分段航行进步为全程直航,不再需要经过印度洋沿岸区域换乘大食商船作中转,就能直接抵达海上丝路的各目的地。在当时,欧洲国家仍主要以地中海为沿海经商的腹地,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航船需要等到十四世纪之后才真正发展起来。而整个世界大概只有大食的商船有办法横渡欧亚非各洲,唐船则没有到达欧洲,但也经常往返于亚洲与部分非洲的商业据点。因此在世界航海技术而言应该是仅次于大食的。

这些可不是胡诌编造的,都是有国内外史料记载的东西,《卢氏杂说》《海内华夷图》《新唐书》这些大家没事可以翻翻看看,内里都有非常详尽的记载。

史料中,大唐的海商们从广州屯门出发后,沿着传统的南海海路,穿越南海、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波斯湾;在乌剌国,如果沿波斯湾西海岸航行,出霍尔木兹海峡后,可以进入阿曼湾、亚丁湾和东非海岸,经历90余个国家和地区,航期三个月(不计沿途停留时间),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也是唐朝最重要的海上交通线。

而外国史料的话,当时的伊本·胡尔达兹比赫《道里邦国志》的航海记录,商人旅行家苏莱曼的《东游记》、学者旅行家马苏第所著《黄金草原》都有记载唐朝时候商人乘坐海船抵达阿拉伯半岛,东非沿岸,北非地区,甚至有唐朝商人沿着丝绸之路一路抵达过当时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陆路海路商路之发达,估计也就只有当时地处世界中心,交通便利,海航发达的大食国能够与大唐相比了。

而且南海的西沙群岛的命名,也是首次在唐朝出现的,我们称之为“焦石山”和“象石”,这也是史料最早对于西沙群岛的记载。

而一直到宋朝时候,宋朝水师甚至开始在南海海域进行常规化的海域巡逻和行政统治了。

至于现在叫喧着南海不属于中国的那些什么越南猴子,菲律宾猴子,马来西亚猴子和文莱猴子,在近代以前,当我们的祖辈在南海经营了上千年的时间,他们却连南海有多少岛礁,具体航线如何都还是两眼抓黑,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叫喧南海是他们的。

对于这些勇于探索的海商们,李毅还是很尊重的,虽说他们一部分是迫于生计,但是那份敢于出海,直面危险的勇气,一般人是不可能用的,这个年代,赶出海的没有孬种,特别是唐朝时候,东亚航线状况尤其复杂,我们如今的自古以来,都是这帮人用生命拼搏探索出来的。

所以等到了这个武窦青家门口的时候,李毅还是稍稍收拾了一下自己的着装,随后就让刘某上去敲门了。

那刘某一边敲门,一边就喊了:

“大郎!大郎在家吗?”

那刘某敲了一阵,没多久就听到有人出来的声音了,屋子里就喊了:

“是刘弟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