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不过这新政一推,南方的糖运往北方,北方的大户人家开始大手笔地用糖做各种精致点心,桃源寨的乡民们,却依旧只能从山里砍一枚野甘蔗回来,带给自家孩童,让这些小孩子们尝尝甜味。

钱都让这些财大势大的行商赚走了,生活在糖产地的百姓却依旧与糖无缘。这有点“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的味道。

“老三,你别过问这些啦!”贾赦拍拍兄弟的肩,“多想也没用。咱把自己管好就是。至于糖,便宜了咱就多买些孝敬孝敬爹娘,贵了就少买,还能怎样?你我总归把自己该做的做好便是。”

贾放点头,贾赦的这份实用主义还挺对他的胃口。

他按照贾赦的指导,回到大观园中,指导红香圃和缀锦楼两处工程的进度。

正如此前双文所说,红香圃的修复进度非常快,这座小厅的结构几乎没有动,只要将外部装饰整修一新就可以了。

而双文还揽下了修整位于红香圃四面的芍药栏的活计。她带着几个小工,把芍药栏里已经多年不开花的老枝清理了去,然后又从蘅芜苑取了新“培育”的芍药种苗来,种在这芍药栏里。

蘅芜苑的培育圃非常特殊,从那儿培育出来的种苗几乎是见风长。刚栽下去的种苗,没过几日,已经和长了两年的老枝似的。看这样子,今年春天天气和暖之时,在这红香圃里赏芍药,应当是没什么问题了。

贾放看过园里的情形,便独自去了稻香村,从那里通过“缩地鞭”,前往桃源寨。

他刚出贤良祠,就发现青坊河对面上一团黑烟直上。

难不成是山火?——贾放一跃而起,径直冲向青坊桥。这时青坊桥跟前已经聚了很多人。贾放随便抓住一个乡民,急忙问是怎么回事,那乡民喜形于色,说:“那林子里发现了一个大蜂巢——贾三爷,等把蜂蜜取出来,这寨子里的娃儿们,就要有蜜吃啦!”

但贾放头一个想的却是:“蜂子不蜇人吗?”

身边的乡民立即回:“所以您看着那边点起了柴草,就是要把那些蜂子熏走了,再把蜂巢摘下来取蜜。”

贾放听见,立即往青坊桥上赶,准备过桥去看看,被那乡民一把拉住,说:“贾三爷,您可不能就这样去!”这乡民二话不说,把自己身上的一件外褂脱了下来,塞在贾放手里,说:“这衣裳借你,盖在头脸上扎紧,就露一对眼睛,这样就不怕被蜂子蛰了。”

这位乡民的外褂脱下来,还有些汗味儿。贾放原本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很难接受这个。但旁人把自己的衣裳脱下来给他抵挡蜂蛰,自己光个膀子,这是何等的信任与热情。

贾放实感盛情,道了一声谢,赶紧把乡民的外褂披在自己头上,两个袖子一扎,盖住自己的整个面孔,只露出一对眼睛。汗味儿就汗味儿吧,反正过一会儿也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