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什么玩笑,安国伯什么德行朕不知道吗?这厮简直就是个混不吝,拉着不走,打着倒退,你跟他谈礼法?
再说了,把人弄回来,你去帮朕打建奴?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大明的礼法、祖制甚多,两百多年过去,有许多已经不符合当今国家的需求,就得改,崇祯回想起某一日刘鸿渐喝醉时说的话。
自刘鸿渐入朝以来,惩奸除恶,查处贪腐,乌烟瘴气的朝廷终于见到了些许光明。
崇祯对于安国伯的倚重,这些在座的大臣们哪个不是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这老蒋也是的,怎么如此死脑筋!
“李爱卿以为如何?”崇祯看了眼内阁次辅李邦华。
“臣觉得山海关之变,安国伯行事果决,处理得当并不妥,安国伯所言给士兵以信仰,老臣为官多年,深以为然,边军安居城墙之内已经太久了,一味防守把士兵的锐气都打磨掉了……”
李邦华与刘鸿渐甚是投缘,且不说他这官职还是刘鸿渐的举荐,事实上李邦华从来没把这事当成事,而是从刘鸿渐的处事风格上就让李邦华看重。
甭跟我扯什么仁义礼教、之乎者也,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只会说,有个毛用?
“李大人啊,兵者,诡道也,安国伯屡次匡扶社稷于将颓,使我大明重获新生,老夫对安国伯也是充满敬仰,但是山海关乃边关重地。
安国伯年及弱冠,万一有失,大明危矣!”
户部右侍郎文渊阁大学士方岳贡忍不住打断了李邦华对刘鸿渐的维护。
“哼,从山海关到这里最快也要两三日,且不说现在命令能否及时传达过去,方大人对我大明军队这般没有信心吗?”
“二位爱卿莫要争论此事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任用安国伯为山海关总兵乃是朕的决定,朕既决定放权,便不会去拖他的后腿,朕信任安国伯,你们明白吗?”
崇祯见二人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忙挥手打断二人,在崇祯看来,二人争吵的毫无意义,且不说这时战斗是否已经打响。
退一步讲就算边军输了,仍然可以退守坚城,再退一步,现在京营被整顿的还不赖,有锦衣卫盯着没人敢在军饷上动手脚,京营士兵们士气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