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

十万京营步军驻防京城,谅那建奴有六万铁骑也必然是无功而返,只不过京畿地区的百姓,又要遭殃了。

他找内阁主要是想商议下,如何处理这最坏的情况,见郑三俊这位大明常青树仍在微眯着眼不发言,崇祯示意其发表意见。

“皇上,老臣愚见,安国伯虽年及弱冠,然却屡建奇功,是我大明肱骨之臣,故李大人所言无错,只是其性格乖张,还需要时日磨炼,山海关乃边关重地,如若有失大明危矣,是矣方大人说的也有道理。”

说完还不忘向方岳贡以及蒋德璟拱拱手。

“但玉不琢不成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若山海关真的有失,皇上也无须担心,京营士兵定可阻满清于城墙之外。

据老臣所知,南方江北四镇中,黄德功素有报国之志,如今黄德功部已经讨伐平定叛将刘超,皇上可赐其恩赏,令其速速领兵勤王。”

首辅大人两手虚抬,垂手侃侃而谈,先肯定了皇上的好,然后又卖同僚个面子,最后提出处理方案,端得是一手好牌,打到了崇祯心坎里。

老狐狸!方岳贡和蒋德璟心中不约而同的暗道。

只有李邦华没事人一样,见崇祯面色有了改观,忙招呼崇祯开新的议题。

“皇上,刚郑大人不说江北四镇,臣还没想起来,朝廷养他们多年,真到了用他们的时候怎地一个不来。

黄德功不来还情有可原,其余三镇作何解释?亏得刘泽清三人还有脸每月上奏疏要粮要银子,还有那盘踞于武昌的左良玉,皇上不可不防啊,再这么搞下去国库吃不消!”

江北三镇以及左良玉一直都是崇祯心中的痛,以至于近两个月来朝臣几不敢提。

江北四镇是既泗州的刘泽清,庐州的高杰,扬州的刘良佐,以及淮安的黄德功,其四镇各有兵马三万余,其中以黄德功距离京城最远,且确实是忙于平叛。

其余三人高杰来自李自成的农民军,据说是给李自成戴了顶绿帽子,没办法带着手下跑路降了明。

高杰农民军里待惯了,朝廷发不起军饷,于是就到两边的老刘家的地盘打秋风。

二刘也不是吃素的,为了自己的地盘,三方几乎十日一小战,月余一大战,打的不亦乐乎,接到京城勤王诏令,竟无一人派兵应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