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页

“宋老可是说的准星?就是在火炮上配备可用于瞄准的那个物件。”

刘鸿渐守城时见到的火炮皆是只有圆圆的一个炮筒子,就算是神机营的老炮兵,想精准的打到一个地方,也是需要多方校对,免不了还要先放一炮,再重新校对。

这时的炮皆是前装炮,换弹速度超级慢,浪费第一炮,在战场上,简直要了命了。

有经验的倒还好,一般的炮兵则基本靠蒙,或者干脆就是炮海战术,这在守城攻城倒还好,毕竟目标大,随便瞎打总能有所收获。

但在海战中,双方战船皆是移动目标,就行不通了。

“是的侯爷,前几年老夫曾有幸去过弗朗机人的战船,他们的炮皆有准星,老夫后来在家里也琢磨了一阵,只是还没有试验!”

私造火炮那是死罪,有些领域他也只是浅尝辄止,好在侯爷这里可以百无禁忌,宋应星打算近期就开始着手研究。

“还有一件事需要宋老操心,目前的匠人做工,皆是靠经验和估算,这做些家具之类的倒还行,若用于军事则合格率实在太低。

本候认为应该量化!不知宋老意下如何?”

这也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了吧,跟炒菜做饭一样,师傅们从来不说要放几克盐、放几毫升酱油,皆是盐少许,酱油适量。

少许是多少?适量又是多少?

你问炒菜师傅们,他们也不知道啊!他们只会告诉你,这是经验!

“这个侯爷不必担心,老夫在拙作中已经改进了我朝所用的铜尺,精度已经比时下的铜尺提高了一倍,待过些时日,老夫便着手对这些匠人们训导!”

宋应星所说的铜尺,便是后世游标卡尺的前身,事实上早在东汉时期,聪慧的中国人便发明的卡尺,虽然精度不是很高,但却足足比欧洲早了上千年。

还有一件事一直让刘鸿渐耿耿于怀,那便是数学,接地气一点便是算术,那些匠人们有相当一部分大字不识,这可是个大问题。

而且大明的计数方法太麻烦了,不论是大写的壹贰叁肆,还是小写的一二三四,都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