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页

要俺说,这村里通了路啊,县里的商人才能有机会来咱们村儿,村里的百姓也能从这些人口中得知更多外头的消息。

比如哪里粮食能卖个好价格,哪里的布匹便宜,就是咱们村儿有什么土特产也能被周围人知道,用俺的话说,这叫交通、叫科学。

你们若是明白了这里头的学问,嘿嘿,又怎么能吃不饱肚子咧?”

牛大棒槌拍了拍自己的肚皮,认真的对在场的百姓解释道,说完还不忘看一眼刘鸿渐,见刘鸿渐对他点了点头才松了一口气。

由于常年跟在刘鸿渐身边,这些东西也是他经常听刘鸿渐跟其他人解释才明白了个大概。

“这位壮士说的有理,是老夫肤浅了。”老韩头见这粗汉说完还看了一眼人群中一个年轻人,马上便知道此人定非常人。

又想到那日内厂的官爷说会不定期下来巡防,不觉缩了缩脖子。

“这条标语你们都要记住了,这也不耽误诸位干活儿,待会儿下地都要反复的背熟了,明日老夫要抽查,好决定是不是学习下一条标语!”

见牛壮只是来解释一二便退到了那年轻人的身后,老韩头悄摸挥袖擦了擦额头的汗如蒙大赦。

“这位老伯,请问还有些什么标语,能否拿出来看看?”刘鸿渐饶有兴致的对那村正道。

“这……也罢,既然这位公子有兴致,那老夫便拿出来给公子看看。”老韩头说完从桌子上小心翼翼的展开一条新标语,又认真的将标语挂到了墙上。

刘鸿渐瞄了一眼差点笑出猪叫声。

只见这标语写着‘一对夫妇至少生三个孩子!’。

老韩头浑然不觉,又将另外几条标语相继挂出。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土窝’。

‘爹亲娘亲不如陛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