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道:“为今之计,当如张老公爷所言,找到兵部尚书人选为妥,兵部左侍郎陆完能力出众,之前之厚一直请假,不就是陆侍郎将兵部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个建议连杨廷和都挑不出毛病,而李鐩干脆就点头。
谢迁黑着脸,侧头看了杨一清一眼,目光复杂,似乎在说,你杨应宁几时开始支持沈之厚了?
最后几人都看着谢迁。
毕竟谢迁才是文官领袖,一切要听看他如何决定。
但谢迁似乎对一些事已经产生根深蒂固的思维,光靠劝没用,他用愤愤不平的口气道:“他选择回朝就由得他,看朝中那些非议声蔓延,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如坐针毡!”
谢迁说话时显得怨气十足,杨廷和等人听到耳中,仔细琢磨一琢磨,谢迁这话就跟没说差不多。
至少张懋还说出个建议,找个接替兵部尚书的人选,这样就可以让皇帝把沈溪兼任的兵部尚书差事给替换,事情也就圆满解决了。
而谢迁似乎对最适合兵部尚书的替代人选陆完抱有一定偏见,对此提议并不赞同,而提出了一个“耗”的策略,说起来就是什么都不管,让沈溪继续当他的两部尚书,而后靠舆论让沈溪屈服。
杨一清和李鐩倒没觉得如何,至少他们内心的想法,跟谢迁大致相当。
不过杨廷和这边就觉得很别扭了。
谢阁老你也算是我尊重之人,我一直觉得你会站在我这边,打压一下沈之厚的崛起,让朝廷的秩序恢复正常,你之前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为何到了关键时候,你却什么都不做,改而变得敷衍起来?
你这算是举手投降了?
杨廷和皱着眉头道:“此例一开,即便将来再将事情转圜过来,怕是陛下会故技重施,这次是吏部和兵部,下一次指不定是什么官职,又不知道是什么人。如今尚且是沈之厚这样的状元之才,若以后是传奉官当如何?”
谢迁看着杨廷和道:“难道你有好策略?”
“当进言陛下。”杨廷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