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建议让谢迁多少有些无语,他道:“能面圣的话,老夫早就去面圣了,况且老夫跟陛下单独见过,陛下对此态度坚决,又能如何?”
“那就去见太后。”杨廷和仍旧不依不饶。
谢迁道:“老夫之前把能做的,都已做遍,甚至求教过京城内所有可能影响此事之人,之厚那边,老夫也去见过,但事情都没有顺利扭转过来,或许是因为之厚在对鞑靼一战中立下的功劳太大,再加上陛下对于朝政的疏忽,使得陛下要找到能统筹大局的人出来,而之厚又是东宫讲官出身……”
当谢迁说到这里时,语气中多有无奈。
杨廷和道:“难道如此便什么都不做,任由事情发生?”
谢迁道:“开历史先河也好,守规则也罢,如今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也只能暂且如此,希望将来不会令事态继续恶化,诸位多行督促,若之厚在职司上出了偏差,至少能提点一下……诸位提高警惕吧!”
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赃不成案
谢迁在对待沈溪身兼两部尚书的事情上无能为力。
这也是沈溪故意营造出来的一种局面,给了你足够的时间,不但让你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求见皇帝,找机会请辞病休,再让皇帝主动去府上见你并以礼遇的方式听你解释,最后你还是没办法把事情按照你的想法完成。
那现在我在皇帝的极力要求下,回到朝廷当差,算是给足了你面子,你没办法解决一系列问题,那我也无可奈何,只能回朝出任两部尚书。
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咱们都是文化人,讲道理,更要相互礼重,大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角力,最后你输了也赖不得别人。
沈溪当天没有刻意回避谁,但也没人来找他说事。
谢迁选择了沉默,朝中那些文官更不会找他谈心劝他主动请辞,或者说就算那些针对他的人,也看明白了当前朝廷的形势,发现反抗无效后,最后都心照不宣地接受了结果。
沈溪在吏部和兵部的公务出奇地顺利,没到中午,他便已完成当日要做的事情,可以打道回府。
回去的路上,他非常轻松,这次算是他入朝以来相对顺利的一天,明明很多人想阻挠他,让他吃瘪,想方设法针对他,但此刻偏偏都选择了静默,对他一点办法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