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具作业能力的提升,加上国朝现在牲畜不缺,似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耕田用工的不足,甚至说能解放出人力来。而这些人工便可以从事各种产业······似乎,最终还是要发展各类产业,而不是针对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解决。
这几年国朝耕田增长,若不是西夏和大理收复,耕田的现实的不增反减的。私访时发现的耕户和佃户之变化,官家的这些做法并不能改变现状,或者说连促进的可能都没有。
事实上,在富弼看来,新产业出现的结果,只会使人们更专注于产业发展······耕田的所有权并不会因为是不是耕作而改变。
“恕老臣愚钝,难以明了此举能否促进耕田大增······”
“富相,朕也只是有个初步的想法,尚不成熟,这个想法现在正处于雏形,跟富相说说倒也无妨。”
“富相,可知我朝商税与农税在朝廷所有税入的权重?”
“官家,刨除西北之地的牧业,单单以田亩税入算,一条编的两税,在朝廷总税入中不足四成。而商税,包括易货之税、产业之税、市舶寺外贸之税,已经在国朝税入中举足轻重。”
“也正是如此,老臣才疑惑官家调研农桑后,继续促进产业技术发展的做法。朝廷税入的权重,充分说明了产业收益的庞大,如此做法,更会导致所有人的关注点集中在产业上,对农桑无利。”
官家问出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官家对于现在的税入比例很清楚,是知晓国朝现在的现状的。
产业发展用工甚多,导致了子民收益增加,而子民收益增加,同样促进来市面上各种物品的销售,从而激发产业的继续革新。
在产业发展和朝廷税入上,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而对于农桑,在富弼看来,这未必是好事,甚至说更加会导致农耕被忽略······这与官家在私访时更自己谈起要重视农耕的想法相悖。
太子陪同着,或者说伺候着,看着老爹跟首相的奏对。在太子心中所想的,也是认同富弼的说法的。
“富相所说乃是去岁的比例,朕现在已经让户部、三司使以及市易寺在汇总今年的税入比例。初步估计,今年的商税可以占到总税入的七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