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失笑,回头用鼻尖亲昵的揉揉她的脸颊,“小洁怎么像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起来了?”

“哥最近在看红楼梦?”

“呵呵,哥哥看你那堆服装类的书,累的时候,想调节一下脑子,就翻了翻红楼。”

“有什么感想?”

“一大堆女人围着一个无聊小子春花秋月、悲春伤秋而已。细品品,却又觉得其中蕴含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咱们现在小,接触的人与事都比较单纯,从书中能多了解一些社会和人心的复杂,挺好。赵叔这几天同我提过,饭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店面都有点不够用了,正盘算着明年肉类供应进一步充裕后,可以再开个分店。裁缝铺这块,明天开始销售了,以后呀,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多了解一些人性,我觉得很有必要。”

董洁摸摸他线条日益明朗的脸,“哥,你长大了,越来越像个大人了。”

大山拿斜眼瞅她:“看看,这动作这话说得,跟我妈似的。喂,小洁,你这样很打击我嗳。”

董洁笑呵呵把头埋进他脖子里,嘴里嘀咕道:“本来就是嘛。”她也算是看着大山一步步长大,一点点摸索着慢慢走向成熟。有时候心里也有一种类似母亲般的欣慰和成就感啊,“都是你的错,让我总把自己当成比你还小的小孩子。”

“说什么呢?大声点,我听不清。”

“我说,快点回家啦,你昨天答应给我洗脚来着。”

第三十六章 金土地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于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所谓“十亿人民十亿兵”,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追求时尚,不管什么年代都一样。八十年代初,一节的确良布需要5至6元钱,在当时是一个学徒工工资的三分之一,一个一级工人工资的四分之一,是半个月的伙食费,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后世的羊绒大衣了。

年轻人一旦穿上了的确良,就好像代表了一种时尚,其感觉并不凉爽,但它的优点很多:挺直不皱、不缩水、干得快、不变形、不怕霉蛀,不用熨烫。下班的年轻姑娘们穿着碎花的“的确良”裙子,结伴站在栏杆边旁若无人地聊天、看风景,随意的摆弄她们的连衣裙,金色光线斜照着她们细长的腰肢,成为了贫瘠年代唯一的风景。

在这种大环境下,董洁他们的金土地牌服装从沈阳一个街头小摊,开始了自己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金土地这个名字,也颇费了他们一些周折。在董洁的影响下,大山慢慢也明白了品牌的重要性。目前的情况,大众是消费的主体,dj肯定不能用,也不适合,最好起个通俗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