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对杨善明有一种无可比拟的超强信心。
这主要来源于当日他妙手回春,把几乎被西平县城的医生判了死刑的董洁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种感激之情,直到今天亦不敢忘。
早在老人家退休之前,大山就同他商量,问他可否迁到北京居住?当然,实际问题他来解决。老人家是家传的中医,北京的大医院也发来了特聘的邀请书。
杨善明都拒绝了。人老恋家,故土难离,就像山里的邻居大叔,哪里也不想去,就想在熟悉的一亩三分地上平安终老。
每次见面,大山总要请他给董洁诊脉、针灸,这次也不例外。
董洁属于典型的先天不足,后天的调养俱是药石之功,情况逐渐改善是真,想要如常人般强健终是不能。这好比盖楼,地基没有打好,也没可能推倒重来,上面修的再好,缺憾只能被弱化而已。
前两年她献血,之后便一直有血亏的虚症,虽然只是手脚冰凉的表现,不足以影响正常生活和健康,但大山始终有些不放心。就要结婚了,老实说,他对自己的自制力并无把握,而一想到当着牧师的面、在神坛前许愿结为夫妻这样的画面,心里便是一团火热。
他私下里翻了许多书,然而始终没办法确定:虚岁十七为人妻,这样的行为对董洁的身体有无损害?还有,呃,中医有没有行之有效的避孕手段呢?
多年从商,他已经习惯事先想好一切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只是这种方式拿到私生活上,自己一人心里想想便罢,要向第三者请教,一时却是说不出口。
在沈阳时,因为这个原因,大山前后约了杨善明几次,期期艾艾到最后,都是拿话岔开——
这个问题最后由丁老爷子替他解决了。
血缘并不代表一切,陈老爷子和丁老爷子对兄妹俩的关爱,亲爷孙之间也不过如此。所以,结婚的事不能瞒着两位老人家,大山如实上禀。
两位老人家的表现比北京的唐老爷子要好一些。对此事的反应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董洁小时候就表现的像个小大人,十多年后嫁人,心理上他们可以接受。虽说这实际年龄是小了点,不过这点可以克服,两位老人家在心里安慰自己,满十六周岁勉强也算成年人了,嫁的不是别人,是从出生就在一起,到现在几乎没有分开超过一天的大山,他们有什么不放心的?世界上不可能找出另一个人更合适她、对她更好的男人了。
“结婚后,你可不能欺负小洁!”
丁老爷子忍不住叮嘱大山。他只有丁睿一个孙子,现在人远在西南边陲,真要论起来,就这亲孙子,跟他相处的时间也不会比董洁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