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杨志远现在有了底气,说话更是自信:“快了,我们杨家坳的春天就要来了。”

白宏伟说:“那就好。我这次回来,你安排我干什么活?”

杨志远笑,说:“你这么急干嘛?回来了,你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赶快和李丹给我养个小侄子出来,不然以后事情一多,我怕你到时腾不出时间来。”

白宏伟嘿嘿一笑。

汽车进入周洛乡界已经是一点多了,杨志远心想现在赶回杨家坳早已经过了饭点了,没必要麻烦家里,就想着等下到地方后随便找个小店和白宏伟对付一下算了。没想汽车拐过一个山坳,竟然走不动了。杨家坳所在的乡镇,天高地远,又没有煤和其他矿产资源,山道上平时也没几台车跑,塞车的现象几乎不存在。可今天偏偏就塞住了,只见前方不远处,乡政府所在地,人山人海,把公路挤得水泄不通。

司机一看,车根本就没法移动,一看差不多到地方了,于是打开车门,说:“乡亲们,辛苦大家走几步路,看样子我是挪不了窝了。”

大家于是纷纷下车,有乡亲嘀咕,说:“今天好象不是赶集的日子,这么多人,只怕还是为了农业税。”

乡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每月逢五、十五、二十五这三个日子,四面八方的乡邻都会赶到镇子里来购置生活上的必需品,有买有卖,客商云集,热闹非常,俗称‘赶集’。

杨志远背了白宏伟的几件行李,和白宏伟下了车。既然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看眼前这情形,那就只能是哪个村的村民因为农业税的事情到乡政府来找事了。乡民贫穷,乡政府的工作自然难做,根据《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农业税由国务院根据全国平均税率,结合各地区的不同经济情况,分别加以规定。但是在征收农业税(正税)的时候,还允许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在一定的比例内,附征一些税额,由地方使用,这就是农业税地方附加,也叫“地方自筹”,到了乡里,就成了“三提五统”等税外收费。

由于“三提五统”等税外收费的自由度大,各地都没有统一的提留标准,农民的意见很大。拒交赋税的情况时有发生。可‘三提五统’是乡镇的重要财源,乡镇人员的工资福利和提留有很大的关系。都知道附税难收,新营县就给各乡镇下达了硬性指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哪个乡镇不能完成任务,就根据完成情况,扣减部分工资。一方千方百计想多收税,另一方则想方设法拖延时间,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在所难免。

农业税分夏、秋两季征收,此时只是夏季,正是农业税的征收时间,乡镇工作人员与农民的冲突时有发生,本乡自古民风彪悍,因此发生这种堵乡政府大门的事不足为怪,习以为常。

既然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杨志远也就不想生事。看这样子肚子问题是没法在镇子里解决了,杨志远心想还是早点赶时间回杨家坳去得了。白宏伟这大包小包的,走三十里的山路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杨志远四处张望,琢磨着看能不能遇上临近乡亲的拖拉机、自行车什么的,行个方便。

这一琢磨,竟然就发现了杨雨菲。杨雨菲看到杨志远顿时欣喜万分,迎了上来,说:“小叔叔,你总算回来了。”

杨志远一看杨雨菲的表情,就知道杨家坳肯定有事,只怕事情还小不了。杨志远的心当即‘咯噔’了一下,心一沉。果不其然,杨雨菲一拉杨志远的手,说:“快走,家里出事了。”

杨雨菲说家里有事,却不往杨家坳方向走,偏生带着杨志远往乡政府那人多嘈杂的地方去。杨志远心说,糟糕,这次围堵乡政府大门只怕是杨家坳乡亲为首。杨志远带着行李跑不快,他停下来把行李塞给白宏伟,转身跟着杨雨菲往乡政府跑。

前些天,杨石和他提起过乡里催缴‘三提五统’这方面的情况,杨家坳村有其特殊性,整个村子就是一个传统的部族,杨石虽然说是村长,代表政府管理村务,可他更是杨氏宗族的首领,代表宗族利益。乡亲们都不愿意交,他自然不会像其他村庄那样强制执行,因为那样多少还能收上来一些。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乡上的催缴杨石自然是阳奉阴违,光说不做,乡里的‘三提五统’两年来一直是分文没交。这些天杨志远手头上的事情比较多,本来合计着把手头的事情条理清楚,就去乡政府跑一趟,找相关领导协商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双赢的方案。因为老这么拖着肯定不是回事,毕竟人家也是要吃饭的,怎么可能轻易善罢甘休。乡政府虽说是小,可毕竟也是一级政府机构,和政府对着干,即便是最大的宗族也只能是自找没趣。可因为事情一多,这事也就拖了下来,这回自己到省城也就几天时间,没想到自己害怕发生的事情还是提早发生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看来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一旦麻痹大意,出事就势在必然。杨志远告诫自己一定要从这件事上汲取教训,今后做任何事情都要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