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页

工业民科[校对版] 好闲 1825 字 2022-10-28

林强生笑了笑心道:“忘不忘记不重要,只要将来某些人不骂我扼杀民族工业就好!”

第二天那些随同一起来美的家属们开始了购物活动,林强生为他们安排了一个向导,由国内来的已经精通英语的一位年轻工程师做他们的导游带他们游览洛杉矶的商业区,而谈判代表团则开始了参观ls汽车研究所的行程。

从和李刚的谈话中,林强生了解到国家对于这次汽车合资工厂的选择上是相当重视并且已经基本定了调,最初摆在中央面前有两个选择,另起炉灶和原地建设,在上级领导权衡利弊和听取了地方同志的意见后决定选择一家大型汽车基地作为转型尝试。

汽总公司属意由一汽分出一部分工厂组建新的汽车公司,然后由这家公司和外方合资生产轿车。

林强生听后暗道:原来如此,自己还以为能够左右哪家企业呢,没想到中央已经给自己选择了合作对象。

“滨汽和哈汽的发展有目共睹,两家汽车企业不但成长起来了而且发展的还非常好!中央希望让一汽这家共和国的汽车长子也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上级领导有说,‘造卡车是小学水平,造轿车才是大学水平。’所以才选择了拥有较强实力的一汽作为改革试点,另外一汽方面的态度也是很积极的!”李刚诉说了一番,让林强生了解国内的政策情况。

滨汽公司在短短三四年中已经由一家地方性的附件厂,发展成为了一家即将年产轿车突破10万辆的大型汽车生产基地。现在唯一制约这家工厂的就是来自中央的产量限制,上级怕滨汽生产过多的轿车卖不出去又冲击了国内其他的汽车企业,所以滨汽一直有富裕的产能却始终被压制着。

而哈汽本身就拥有庞大的生产队伍,其配套工厂数十家拥有专业工人不下2万人。这家工厂在引进轿车项目之后立刻成为了一家年产上10万辆以中高档轿车产品为主的制造企业,他们生产的雅阁轿车销售火爆,这款车比捷达要高级已经成为了一些富裕省份的政府高级别用车。

让国内各界惊奇的是,两家企业的变化似乎就是在眨眼之间就发生了。它们的崛起连内行人都看不明白,尤其是仔细观察两家企业会发现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外方无私的为了两家企业的建设而做了大量的奉献!

在合资后外方不但掏出巨资引进全套生产线,更是为了工艺的提高而在欧美招募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甚至一线工人也招募了很多。他们来到哈尔滨的两家工厂亲自参与生产,这些外国人手把手的教导两家企业的员工,甚至很多外国技术人员直接承担了关键零部件的加工,而且外方还在工厂内办了很多学习小组跟着外国技术人员学习。

外方还在工厂开办了技术学校无偿的给工人们上课,还办起了英语学习班,一些技术好有天分的员工即使英语不好也被重点培养,甚至外方还从中不断选派人员出国深造!

外方种种措施,让国人大感意外和惊讶!

很多关注两家企业的人看不懂了,这是外国资本家在发扬国际主义奉献精神无私的帮助中国进入汽车工业强国啊!看他们为发展两家汽车企业比国家还热心,连出国人员的学费人家也掏了!

这样的企业也难怪会迅速的发展起来,除国家的政策外还有外方的认真负责全方面的技术帮扶,这两家汽车企业的发展简直是坐上了火箭!

而一汽在滨汽的发展中是看得最清楚的,因为在滨汽建设初期作为国内的汽车界老大哥,他们为滨汽的发展输出了很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在这家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人也在成长。他们为合资企业带来管理经验和技术人才的同时,也从滨汽的发展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例如汽车工厂的现代化生产线工艺,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从轿车生产的各个环节了解到了很多工艺技巧。通过学习模仿一汽也自行设计了一套冲压生产线,他们的模具厂由原来一个车间班组变成了一家专业的生产厂家,其他的汽车生产技术也同样吸收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