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立已经回了国,开始组织人力物力,美国加上南非,两个国家都要派人来进行技术跟进,参与研发,这既是考验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与美国人的合作大大方方的进行,没问题,倒是南非这个国家比较麻烦,需要偷偷摸摸遮遮掩掩的进行!
老爷子也不能总是在南非耽搁着,这块就交给了薛博洋来负责,反正大家都是刚刚接触国际合作的新人,谁也不比谁经验更丰富,都需要在合作中学习。
薛博洋见到林强生和他打了招呼,林强生向他了解了一些近期的情况。
总的来说,双方的合作既有摩擦也有好的一面,南非人见识到了中国人的发动机技术之后,才认识到了这个国家在航空领域的优势!
涡扇6和涡扇6改都是中间推力发动机,尤其是涡扇6改的推重比已经达到了705,南非的技术水平是无论如何也制造不出来的,更让南非人感到难过的是,他们也没有设计人员!
见到了这款航发之后,南非的航空专家大喜过望,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款涡扇发动机上,期待着能够制造这种航发。因为感觉上,如果有林强生一方的帮助,他们是可以制造的,这就能替换掉老式的轻推阿塔发动机,大大增强了雕刻匠战斗机的性能!
甚至丹尼尔还想让林强生提供一款涡扇6改的实物样品以及更多的材料配方、工艺技术给他们进行研究!
林强生始终没有点头,他也在等着南非人的态度,他要的航电、飞控和液压系统南非人都给了他实物,但也只有实物,他要求购买的相关的加工设备和南非人的研究资料则一拖再拖,始终没有交易给他。
既然南非人不想那么痛快的交给他真材实料,那林强生也只能抱歉的采取拖延战术了,一些材料配方制造工艺,林强生始终牢牢的握在了手里。
薛博洋作为南非负责人,他的肩膀上承担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团队里有很多几十岁以上的技术人员,他们在原先的研究单位郁郁不得志,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
如何调集这些人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更早更快的学会和外国人打交道,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才是第一位的!
光有翻译也不行,林强生虽然从航空研究所请来了几位专业的翻译人员,但还不能代替工程师之间才懂的技术交流,产生不了共鸣,这样的交流效果始终是不令人满意的。
在与南非人的合作中,他门这些人也感受到了白人那种高高在上的种族优越感,想要让这些保守顽固的南非人向中国人透露点真东西无比的困难!
团队里大部分技术人员是好的,都很努力,也在忍耐,但是如何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还是需要众志成城尽快的让大家拧成一股绳!
“林总,雕刻匠战机的研发负责人马克西姆,今天又向我打听材料配方了!”薛博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