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页

口气变味了,范承和在呲笑,高铭在憋着,谢远航却是有点不好意思了,看来这两年没少给卢工头行过方便,他转着话题把大致情况讲了讲,目标,是找一位15年前,0x年在中原广场附近做管道施工的人,姓牛名再山,找到他的工友,越多越好。

这问题一提,老卢脸上冒黑线了,高铭关切地问:“怎么了,老卢,很难?”

“比很难还难啊,中原人口大省,民工得上千万,不但人多,还没个固定地方啊,不说别人,你知道我十几年走过多少地方?”卢刚问。

“多少?”范承和好奇了。

“除了大西北大西南,差不多走遍全国啦,俺十五六岁离家,就跟着工头全国各地走,只要听着啥地方有活,背上铺盖卷就上路,挣着钱偶而还回家过年,挣不着钱就留在外面……哎,想想都不知咋活过来的。”卢刚感慨道。

“嗯……”高铭看看谢远航,换了个说法问着:“这样,您在中州、洛宁、新乡一带,呆得应该够长了吧?”

“啊,肯定够长啊。”

“大小工头,您应该认识的不少吧?”

“那当然,相互介绍着活呢,都认识。”

“这不就得了,您带我们认认人,打听打听当年干管道工程是谁不就成了?”

“咦?这个好像不难啊,成,我领着你们,找工程难吧,找个民工还能找不着。”

老卢拍着大腿应承了,这和昨天到二建是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让众人还真恢复了不少信心。

对啊,思路决定出路啊,恐怕警务系统的记载,还真没有这位老工头的记忆翔实。

“早年我们就来过这儿,火车站这一片啊,遍地毛贼啊,日他先人的,他连民工的铺盖卷也偷……你看那街上要饭的,以前就是工地上的,妈的,不想干活出力气,搁那儿磕头要钱……嗨哟,比干活挣得还多,可把风气给带坏了,有些乡下上年纪的老人就想上好事啦,专往城里跑着要饭,我算过啊,他要一家好几口要饭讨钱,比我这工头挣得还多啊……”

卢刚咧咧说着街头一景,火车站附近,你无法阻挡他想帮忙的热情,嘴是闲不下来的。

话题又被引回到民工群体上,老卢道着:“你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呐,民工再说他还是老百姓嘛,你说个偶而手脚不干净的,我相信。可咋个能做枪卖枪呢?真不可能,你让他搬砖垒墙还差不多……没听说过民工里能出这么牛的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