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4页

这次还真不是麦小余雇水军炒作,而是民心所向。

不是向着麦小余,而是向着他提出的“见义勇为”,这个充满正能量的话题。

弘扬正能量,是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之一,因此媒体对这个话题也是高度关注,各种相关报道频频见报。

“见义勇为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见义勇为是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推崇和拥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也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仅从现阶段我国民事法律制度角度分析,民法对公民见义勇为行为法律定性不明确以及法律救济途径缺失,是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不需要人刻意去带,一波节奏就这么起来了。

在这波节奏里,各地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见义勇为者、民间反扒志愿者和民间反扒机构接受媒体采访报道,鲜活的案例和感人的事迹比比皆是。

而这只是第一波。

第二波节奏很快到来,这波节奏的主体是各地警方的反扒大队,以及他们历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

“揭秘反扒警察:为抓扒手,每人都有外号,文身染发变造型。”

“抓获扒手的背后,是反扒民警长时间的跟踪与蹲守。”

“反扒民警不好当,辨识跟踪抓捕皆学问。”

“十年风雨情,一位反扒民警的从警之路……”

还有第三波节奏——警民联手合作反扒!

这是重点中的重点,也是主流媒体宣传的重中之重。